今视网12月23日南昌讯中央推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后,江西加快了全省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着力构筑“一群两带三区”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0%的小康目标。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
只有加剧产业的集聚,才能促进人口的集中;只有人口的集中,才能产生更大的项目需求。江西省委省政府确立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加速工业化进程,壮大城市经济整体实力,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全省各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工业园区与城市新区融合发展,城市扩张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增强了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85.2亿元,增长14.7%;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显现。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城镇化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今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城建重点项目共计1198个,投资金额7430.01亿元;上半年开工5000万元以上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超过780个,总投资超过2300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城市承载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构筑“一群两带三区”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江西正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依托,以沪昆线和京九线为主线,聚集优势产业,提高规模效应,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南昌市为核心的南昌大都市区,加快发展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构筑“一群两带三区”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江西将建设以鄱阳湖和赣、抚、信、饶、修五条水系廊道为生态本底,以网络化、开放式的交通体系为骨架,以(南)昌九(江)城镇走廊地带为重点,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及其他县(市)域中心城市为支撑,滨湖田园风光城镇为补充的鄱阳湖生态城镇群。
江西将进一步突出沪昆、京九城镇发展带对全省城乡空间的支撑作用,使之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有效提升江西省的内聚能力。沪昆城镇发展带以沪昆线上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东段积极培育和发展以上饶市、鹰潭市为核心的赣东城镇密集带;西段积极推进以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为复合中心的赣西城镇密集带发展。京九城镇发展带以京九线上的中心城市为核心,自北向南加快培育和发展九江市、南昌市、吉安市、赣州市等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共青城市、丰城市、樟树市等重要城市。
南昌大都市区将包括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区域,包括南昌市中心城区、抚州市中心城区、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奉新县、靖安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进贤县、东乡县、余干县、永修县等的一小时经济区。赣州都市区包括以赣州市中心城区、南康、赣县、上犹县为主要载体的核心区及其辐射范围内的赣南苏区地区性中心城市和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城。九江都市区将以九江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强化长江沿岸152公里的城镇发展和资源要素集聚,整合环庐山地区资源,建成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
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加速人口市民化进程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一部分有特色的村庄逐渐消失,令人扼腕叹息。庆幸的是,江西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高安市华林山集镇,呈现在居民眼前的正是一排排“粉黛瓦马头墙,青石古路长流水”的美丽画卷。在这里,集镇及周边600多幢房屋已经完成升级改造,面貌焕然一新,3.9公里的苏溪河清澈见底,1392户棚户区垦民搬入新居。同时,硬化集镇与周边村庄的连接公路3.2公里。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水、住进了明亮房。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现代城镇化风貌城,在这里展现在人们面前。
按照《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要求,江西正在研究和制定全省城镇化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力争在促进产业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核心,由重视土地城镇化向重视人口城镇化转变,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工进城后“有事做”、“有房住”两个关键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同城同待遇政策,逐步把有序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加速人口市民化进程。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江西将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0%的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