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伤心地何不逃离?
生命易逝,无有夏花之灿烂,只在某个角落寂静凋零。又有人坠楼了,又是在富士康。这样一个地方,具有让人绝望而决绝的力量。飞转不止的机器、紧张忙碌的工作,不经意间偷去了工人们心底的留恋。于是,自杀的种子早已植下,告别不过是“困倦”在某个节点的爆发。富士康“十三连跳”,已然不是巧合。个体悲剧循环至此,其后必然存在既久且坚的诱因。这是一家企业的耻辱,这是整个社会的不幸。
警方调查已经有了结论,家属也表示认可,但我们的反思与追问远没有结束。两天来,太多的人,试着以各自视角剖析这场离奇。指摘资方者,痛陈富士康企业文化冷漠,对员工缺少关怀;研究代际差异者,直言80、90后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孱微;关注体制者,认为如今分配格局欠公平,辛劳至此收入亦寥寥;深究问责者,批判劳动监察部门履职缺位。凡此种种,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深刻!
“十三连跳”的悲剧,掺杂了太多纠葛,视为诸般矛盾的综合体亦不为过。或许求因本就无解,因为我们不知道里面发生的一切。真正有价值的追问是,为什么不出来呢?逃离那个让人胆颤的工厂!一个让人求死的地方,难道值得留恋?坠楼如此频繁,该厂却依旧人气兴旺,本就是个吊诡的现象。市场是开放的、工人是独立的。为了给自己创造希望,为了不至重蹈覆辙,有太多理由选择离开。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食堂依旧拥挤、宿舍从未空置、求职者继续趋之若鹜。
“劳工荒”尚待缓解,理论上工人们不会无地可去。之所以“迷恋”富士康,想必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这是一家工资标准且及时的公司,有完善的保险、休闲设施,甚至建起了“发泄吧”。然而,去别处会怎样呢?会有如此“安逸”吗?显然,没有谁能给出乐观而自信的回答。富士康尽管不是家让人满意的企业,但至少不算很差——相对于大部分企业的失范而言。
工人们是自由的,谁也不能阻挡他们离开富士康;工人们又是不自由的,因为除此他们别无心仪的去处。富士康的员工,视域所见看不到改善命运的出口,因为他们的待遇已然近乎“业界最优”。但即使是这样的“最优”,也仍然让人失望。长久以来,劳动力市场对资方太过纵容,导致工人处境普遍困顿。所以,若要“坠楼事件”画上句号,必得从提高全行业用工标准做起,至少要让年轻人有选择的余地。当工人待遇普遍提高,谁还会留恋富士康?当太多人离开,富士康还会这般安之若素?
是富士康病了,还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
富士康员工跳楼问题到底是企业的问题,还是社会系列问题的另一种反映呢?是富士康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了,民怨反而增加了,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发表了真知灼见,然而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解决,反而不时地变换形式出现,也许下一次又将以“跳楼”以外的其它形式反映出来。因此如果我们不深入地看待这些问题,并对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采取对策的话,那么震惊社会的热点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现在看起来,要从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仍然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有轮换出现的热点问题,其实都是因为当今社会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结果。就连政府也成为利益集团,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没有代言人。就拿富士康来说,一边是跳楼,另一边每天还有数百人涌向那里成为“工厂的奴隶”,尽管谁都知道那是一个血汗工厂,工作和生活环境极其严峻,然而那里的工人只能选择沉默,否则就是跳楼!
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热点问题,比如校园暴力事件、房价问题、城管暴力执法、暴力拆迁、劳动者收入低等,根本上是缺乏相应的机构和组织来帮助和维护这些弱势群体的权益,来替他们撑腰作主,所以说仅仅让社会的舆论对其施压,做一些防范的措施根本无济于事。
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广大的工农等弱势群体要能够自觉,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特别是像工会、妇联等这样的组织,能够挺身而出,能够更多地代表广大企业员工的利益,敢于对富士康说“不”,敢于对类似的热点问题的暴露说“不”。只有一些机构和组织成为职工民众等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才能够促使社会扭转这种状况。关键是党和政府要支持工会等一些能够帮助弱势群体的维权组织,使其敢于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据理抗争,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促进改变社会的现状!
从富士康到本田:产业工人的觉醒!
富士康“13跳”不仅刺痛了富士康,也刺痛了中国的制造业,更给世界惊世骇俗之感。富士康的问题不是富士康的专利,富士康是中国所有企业的代表,因此富士康问题是社会问题。跳楼事件接踵而至,在公安介入后、在政府介入后、记者卧底后、老板道歉后依然跳楼不止,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事件后所采取“一切措施”并未找到事件的根源,也就更谈不上对症下药。事件的症结所在就是没有处理好“人”的问题,企业、政府为利润,把一切“人性”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
为何采取那么多的措施,不仅毫无效果,而且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原因就在于各方介入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人的问题,而为的是平息事件,为的是“不再跳”,为的是地区的所谓稳定,为的是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的是那些看不见、又大的不能再大的“面子”。人的问题,依然被漠然视之:一跳、二跳…七跳、八跳相关部门无人关注、无动于衷;九跳深圳地方政府、公安介入,结果是自杀、原因复杂;记者卧底后,坦诚存在心理问题,不敢下“血汗”结论;十跳,郭老板姗姗来迟,且不以为然、极不情愿,只是心痛的添置150万平方米的防跳网,以“摔不死”为原则,并爆出企业的“不许跳”协议,等等。
事态发展到这一地步,已经有点覆水难收,打工者和国人的愤怒终于爆发,原来打工者的顾及、担忧,统统化作愤怒的力量,为自己的“生存”与“尊严”而战。地方政府难、富士康难,难在如何收场?如何向国人和世界有一个合理、且能让人信服的交代。
“富士康”事件还在喧嚣之中,又闻“本田罢工”。与“富士康”员工的无奈、无助的“跳”相比,“本田”员工的“不跳的”抗争是明智之举。“本田罢工”事件无疑受到“富士康”事件的影响,对自己被“奴役”身同感受,也正是各方的介入增强了“本田”员工抗争的信心与勇气。但“本田罢工”只是一种“民间”的行为,缺少组织性,于是也就缺少彻底性和革命性,必然导致“罢工”的不彻底性、软弱性和妥协性。前段时间,欧洲“汉莎”航空事件,以工会的强硬态势,博得劳资双方的“和解”,为会员赢得利益。在目前的中国,工会这一维护员工的组织,已经形同虚设,职能弱化的荡然无存,甚至成为企业“管理”劳动者的“帮凶”。
我们不希望出现全国的“大罢工”,但我们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牺牲劳动者的生命与尊严。在“富士康”和“本田”事件中,一部分人已经成为“维权”的受害者,有关部门开始“协调”,我们怀着天真的美好的愿望,期待一个能慰藉人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