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门难道只能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报大气污染吗?”今天,南京城进入雾霾锁城的第六天,恶劣的呼吸感受让该市民众纷纷抱怨环保部门工作不力,要求政府部门给出更有效的措施抵抗越来越频繁的大气污染现象。然而,“成份”复杂的城市雾霾,因其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共生”身份,成为政府难于驱散的“无形怪物”。
2013年12月1日,南京AQI指数(空气质量指数)223五级重度污染;2日,AQI210五级重度污染;3日,AQI245五级重度污染;4日,AQI377六级严重污染;5日,AQI333六级严重污染;6日,AQI331六级严重污染……
进入12月,灰黄雾霾连续六日笼罩整个南京城,整个城市上空又灰又脏,市内能见度一度只有1公里至3公里以下。空气中弥漫的刺鼻气息和焦糊味令该市大部分市民出现各种上呼吸道不适,连续多日不见蓝天也让民众在体感上非常焦虑。
从5日起,该市连续两天发布大气污染红色预警,意味着雾霾已经对城市生活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首次因为大气污染停课两天,学校里的操场上空荡荡的看不见活动的孩子们;医院里则挤满的因雾霾造成各种不适的病患;街道上,满目都是戴着口罩、捂着口鼻的行人匆匆走过;飞机航班、轮渡、高速公路因大气能见度的不足,不时出现晚点、停运、封闭的紧急状态。
在南京名胜中山陵、玄武湖,半个月前还曾是姹紫嫣红、最美秋天的风景“顿失颜色”,成了游客眼中“灰白黑”的“雾都”。
“环保部门到底在做什么?市民都在遭受雾霾的侵害,政府在做什么?还有什么抗霾措施可以做的?污染天气何时能结束?”面对无法驱散的雾霾笼罩,南京市民纷纷抱怨政府部门工作不力,无法给出更有效的措施驱散雾霾。
“治霾如果只靠环保部门,只能是杯水车薪。”江苏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在采访中这样回答了民众的质疑。
工业排废、汽车尾气、城建工地扬尘、农业焚烧秸秆这些城市经济生活产生的种种“废气”恰恰是雾霾成份复杂的“成因”,也是政府部门在追求GDP压力下,无法停止的经济“发动机”。如此矛盾之下,即使拉响了“红色预警”,政府部门的应急措施也还是显得尴尬而软弱无力:
作为曾经的工业重镇,化工企业和重工业至今依然是南京的纳税大户和支柱产业。5日以来,南钢、南化、扬子石化等一批重点企业首次因为大气污染红色预警进行了限产停炉。
“降低烧结台车速度、三座竖炉停产一座、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控制在8mg以下……”南钢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集团从4号起已经开始执行限产。然而依然有企业周边居民抱怨“持续冒烟”的工厂烟囱让空气变得更糟。
地铁施工、城建施工、道路施工……遍布全城的大小工地,让环保部门的专家都抱怨,遍地都是(城市建设的)工地,“你看(南京)早上的数据,不只是PM2.5,PM10的(指数)都高到了500,PM10在没有沙尘暴等外来影响的情况下,都是因为局地的扬尘问题造成的”。有市民投诉,城里的工地施工还有遮挡,出了城,工地全部裸奔,灰尘漫天无人管。
对此,南京市环境监察大队队长葛学勇这样告诉记者“全市现在有在建工地有2500多个,红色预警下,除地铁、青奥和城西快速路网三大工程外,其他工地一律停工。”。然而再重要的市政工程,在全体市民的健康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何不能停工?
除此之外,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之一。据环保部门统计,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占到了大气污染的三分之一。“红色预警之下,机动车限行何时能排上政府工作的议程?公车是不是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首先限行?”这些民众和媒体的呼吁,为何迟迟得不到政府的回应?
正如一位网友在其微博上写的这句话:“霾,是因人类自身行为生态不文明而产生出来残害自己的魔鬼。”此次持续六日南京城的“大气污染红色预警”,再次拉响环境保护的“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