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京多名农民工感觉融不进城 住房医保成障碍
时间:2013-11-28 14:56:07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宋金萍 黄红芳 王佩杰 

  “干保安,靠体力、勤劳吃饭,但多少缺乏应有的尊重,农村来的和南京本地的保安,工作心态也不一样。”整洁的保安制服、得体的言谈举止,记者面前的陈建10多年前来自宿迁市宿城区扬镇毛集村,现为南京市聚福园小区门岗保安。

  今年春节过后,物业公司让他在小区门口贴的一张告示,让陈建心中很不是滋味。“说节后正是农民工返程高峰,让业主注意防盗。”陈建感慨,小小的告示,其实透露了外界对农民工的无形歧视。陈建的生活基本上是从宿舍到岗位“两点一线”,在小区门口注意治安、帮业主开门、登记外来人员等,白天和黑夜当班都是12小时,休息日一般就是睡大觉,对外面世界的繁华热闹也没多少机会体验。一年只有5天年假,每年通过挪班加上假期,陈建才能和老婆孩子见七八次面,团聚的时间总共一个多月。

  来自邳州的“90后”农民工王闯,4年多前从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中专毕业后,留在江宁一家机械厂当了一名装配工,如今每月拿到手的工资至少4000多元,每天工作是8小时,有双休。按理说,这些待遇算不错了,但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高房价让他意识到,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谈何容易?他不能指望靠父母种地的收入帮自己在南京买房。“除了房租和生活费,一般每月存不到2000元,总是觉得手头紧,无法在这个城市立足。”

  还让王闯感到尴尬的是,自己在城市总缺乏归属感。“平时的交际圈主要就是同事、同学和老乡,感觉跟不上城市的节奏,也融不进去。在南京成家立业?想都不敢想啊。”他打算,实在没办法的话,只好回老家找工作。

  南京市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首席统筹李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实际推动者。她曾找过南京一家大型图书馆,希望该馆给他们创办的流动图书馆增加书籍。“怎么保证借出去的书都能按时归还呢?”图书馆负责人的一句话,让李真真切感受到部分城市人对农民工的偏见。而事实上,流动图书馆还从未发生过借书不还的现象。农民工乘地铁不敢落座、一些公厕禁止外来民工入内、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农民工子女入学测智商……李真认为,一些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对此应进行反思。

  年轻一代的打工者,大多数从学校出来后即进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城里人趋同,即便有一些人一时做得不好,也完全应该得到更友好、更宽容的对待。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但具体细化到农民工个体,无形的歧视还是客观存在。

  “老一辈农民工担心的是,在城里赚不到钱,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希望获得更多收入,更看重自身在城市能得到公平、尊重的对待。”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曹炳泰表示。无形的歧视,心头挥之不去的压力,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满意度。记者了解到,我省曾在2008年和2010年对3200位新生代农民工做过跟踪调查,发现其城市满意度为47.9%,较第一代农民工下降8.6个百分点;而不满意度由原来的9.2%上升到14%。

  怎样才能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有关人士认为,关键要打开两扇门——城市人的“心门”和制度之门。近年来,破除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之门相继打开,但开启心门还需要一个过程。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企业一线操作工70%以上来自农村。”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邹农俭认为,“但农民工在城市的处境却很‘尴尬’——在城市造的房子,与自己无关;建好了地铁,乘坐时却遭遇冷眼。这些都让他们感到自己身居社会底层,种种因素夹杂在一起,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引发其心态扭曲,甚至成为社会隐患。对此,不能等到出了问题才去解决。”

  新生代农民工徘徊在城市边缘,究其原因,城市户口、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发展等依然遥远,成为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的制约。目前,我省稳定就业农民工人数为1000万人,然而参加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的分别只有437.28万人、541.4万人和451.86万人。从全国范围看,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五险一金参加比重均不超过30%。

  “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一样获得同城待遇,降低他们实现‘城市梦’的门槛和成本。”邹农俭认为,对于农民工而言,消除心灵上的隔阂并融入都市,需要城市居民的真心尊重,更关键的是,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尽快从制度上使城市的公共产品与资源,尤其是在孩子就学、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上加以覆盖,让他们看到融入城市的希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