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
从中央高层传递出的信号显示,“十二五”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仍将延续,暂时不会调整。
中共中央政治局29日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
这也破除了此前关于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要调整的种种传闻。自从数年前,中央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开建3600万套保障房时,争议便随之而起,全国是否需要这么多保障房?地方政府是否会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保障房分配是否公平?
2011年底,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透露,“十二五”规划的3600万套保障房,根据实际情况,或会调整变化。2012年,住建部将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数量进行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确定原定的3600万套规划数是不是要进行调整。
实际上,近两年来我国保障房建设计划已经一再缩减。2012年的建设由2011年的1000万套下调至700万套,到了2013年,这一指标又变成了630万套。
这也改变了前几年来保障房建设数量连年加码的趋势。此外,2012年和2013年的建设计划更多地体现了地方的主动性,是由各地上报各地计划汇总而来,而非此前的中央给地方下达硬性指标。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保障性住房已开工620万套,基本建成41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98%和87%,完成投资8200亿元。按照这个进度,今年全年的建设任务基本无虞。
这样算下来,“十二五”前三年已经开工建设2370万套保障房,明后两年的建设任务大概是1230万套,每年约600万套的建设量看似压力不是很大。
总的建设数量虽然大致落定,但类型已然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前,我国保障房类型种类繁多,如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棚改房等,种类过多造成管理容易失范,且模糊了保障和市场的边界,权力寻租频频出现在保障房分配等环节。
习近平在此次会议上也对保障房的未来发展重点作出表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
同时,他强调必须要坚持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要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行为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防范。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的,要依法依规惩处。
习近平: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新京报||###||2013年10月31日 06:52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刘洪玉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秦虹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
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习近平强调,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要总结我国住房改革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政府承诺2015年保障房覆盖面达20%
习近平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
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要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和户型设计,抓好工程质量。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住房支持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扶持、导向、带动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土地政策,坚持民生优先,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完善财政政策,适当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要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要积极探索建立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局面。
坚持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受益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要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行为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防范。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的,要依法依规惩处。
●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习近平:坚持市场化改革 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每日经济新闻||胡健||2013年10月31日 01:14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他说,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
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他说,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习近平强调,要总结我国住房改革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
习近平说,要完善财政政策,适当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要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
为鼓励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危房)改造工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文明确企业参与棚改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工矿 (含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并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而在保障房供地方面,根据国土部在不久前通报的结果,随着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分解落实以及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4月份以来住宅用地中保障房用地占比始终保持在20%以上。
截至9月底,今年中央下达的633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所需用地已全部落实,实现了应保尽保。
各地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也进行了灵活调控和新的尝试,北京上周发布“京七条”,详解了自住型商品房建设、销售等环节的制度安排。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10月29日,北京新建住宅部分,成交套数是“国五条”来的最低点,成交均价也维持在每平米2.18万元,相比前期明显下调。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全国主要市场“银十”成色十足,但北京因为政策预期及信贷影响,10月表现相比9月有所褪色。北京的新政策,对市场的心里影响可能逐渐加大。
在10月29日习近平对住房政策的表态中,强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这备受各界关注,而建立长效房地产调控机制,更多以市场手段替代行政调控解决中国住房问题也是专家所呼吁的。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解人之一,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秦虹研究员。
她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用一个最朴素的话来讲,长效机制就是这样一套政策体系,这套政策体系是让我们城镇居民的所有人,不同群体的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都能知道住房的政策是什么,这套体系叫长效机制。”
秦虹说,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就是要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居民居住需求的供应体系,在改革的基础上,施以各项土地的、财政的、税收的、金融的配套改革政策并坚定落实。
中共中央政治局29日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习近平强调,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要总结我国住房改革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习近平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努力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所,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和户型设计,抓好工程质量。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住房支持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扶持、导向、带动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土地政策,坚持民生优先,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完善财政政策,适当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要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要积极探索建立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局面。
习近平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件好事办好、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就必须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要坚持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要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行为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防范。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的,要依法依规惩处。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习近平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群众住房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习近平强调,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要总结我国住房改革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习近平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努力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所,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和户型设计,抓好工程质量。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住房支持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扶持、导向、带动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土地政策,坚持民生优先,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完善财政政策,适当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要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要积极探索建立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局面。
他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件好事办好、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就必须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要坚持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要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行为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防范。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的,要依法依规惩处。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刘洪玉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秦虹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据了解,这是政治局首次就住房保障问题进行专题学习。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件好事办好、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就必须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要坚持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要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行为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防范。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的,要依法依规惩处。
发展方向
住房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供应体系
把调节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习近平强调,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要总结我国住房改革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目标任务
全力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任务
要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和户型设计
习近平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努力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所,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和户型设计,抓好工程质量。
支持政策
探索非营利机构参建运营保障房
要适当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住房支持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扶持、导向、带动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土地政策,坚持民生优先,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完善财政政策,适当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要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要积极探索建立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局面。
问题
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习近平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群众住房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人物素描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刘洪玉:应建立保障房的退出机制
昨日,清华大学官方网站很快贴出了标题为“清华教授刘洪玉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讲解 ”的新闻。
刘洪玉的一个重要身份是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他从1997年就开始在这个清华大学跨学院的校级学术研究机构任职。
刘洪玉很早就在媒体面前谈到保障房问题,并始终强调保障房数量不足的问题。他在“2010中国财经报道论坛”上提出,保障房的最大问题是供应不足,这与土地支持不足和金融支持不足有关。在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保障房缺失加剧了商品房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是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他在接受采访时建议,一方面扩大保障房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建立保障房的退出机制——通过监督机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法律法规等方式杜绝不符合标准者继续占用保障房的现象。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秦虹:保障房分配需要精细化管理
秦虹,这位媒体中常见的女学者,经常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表相对平和又不乏见地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仅能够解答关于房地产投资的困惑,也时常被认为是政策风向标。
2011年9月,秦虹在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控制投资性需求两大政策方向是确定的。不久,“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和“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出现在了“十二五”规划原文中。
对于保障房,秦虹反复提到保障房存在寻租空间的问题,她建议对保障房分配需要精细化管理。她建议,保障房如果卖给个人,那么应该不允许交易,也不允许继承,不住了就还给国家。低收入者也不应该通过保障房的升值获利。同时,她也关心保障房的建设资金问题。她表示,应进一步拓宽保障房资金来源,其中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是目前探索的主要方向。
习近平认为现阶段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新华社报道中没有提及“房价调控”、“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过去的热门名词。
10月29日下午,在集体学习惯例延续11年后,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专题学习住房领域情况。“历史上谈房地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评价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此次名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的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
“和上一届领导班子,多次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探讨房地产问题相比,”陈国强发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房地产表态不多,但是这一次集体学习与会人员规格却远胜以往。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华社报道中,习近平在谈到解决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标时,并未谈及“房价”。习近平在谈及保障性住房时,还提出要注意“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
在陈国强看来,这也是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不简单着眼于实现控房价的短期目标,更加注重房地产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和如何解决居民住房需求的协调上,在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也预示着房地产政策方向和重点。
习近平强调,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本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也将是未来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基础。
此次集体学习由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刘洪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秦虹讲解。
不谈“房价”
针对如何解决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和上一届领导班子给出的“回归房价”的药方不同,新华社报道的习近平讲话只字未谈房价,而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增加供应上。
习近平说,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陈国强认为,不谈房价,并非是不解决高房价问题,只是房价问题的解决不是短期手段能够促成的,更多地需要建立在供需关系的调节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上。
就在参加政治局集体会议的前一天,秦虹接受人民日报访谈时谈及自去年6月份以来的房价上涨的原因。她强调了一定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因素。
秦虹说,存在多个原因,既与一些地方的有效供应不足有关,城市发展均存在差异,也与货币流动性大、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实体经济普遍不太景气、楼市仍有较强的投资功能和资金避险能力有关,还与住宅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关。
不过,秦虹认为,核心在于供需失衡。秦虹出席了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会议,并就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在我国657个设市城市中,多数城市房价仍比较平稳,房价明显上涨的主要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绝不代表全国,”秦虹说,此轮房价上涨与2005年、2007年及2009年的三次房价明显上涨有很大不同,投机投资性需求不再是主要推手,更多的是源于自住型需求,特别是刚性需求。
秦虹认为,全国49个城市实施了限购政策,这些政策在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限购、限贷的城市房价仍在上涨,只能说明市场供应难以满足自住性需求的增长。
相对于部分城市需求增长而言,住宅供应量明显不足。秦虹介绍,到8月份,北京、上海两个每年常住人口增加最大的直辖市,新开工面积还是有近10%的负增长。客观地讲,这几年大城市人口增长多,但拆迁难度大,住宅用地计划完成比例偏低,再加上开发企业在面对调控需求的政策时开工更加谨慎。这些都使供求关系发生失衡, 供不应求的代价就是房价上涨。
另一位参加政治局集体会议的专家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刘洪玉教授也表示,当前市场存在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很多城市或者区域供应和需求严重不匹配,高价地与“鬼城”、空城共存,“实际上在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是一个统一的、均衡的市场。另外即使在一个城市内部,也存在着差异。”
着眼“资源配置”
习近平表示,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
虽然没有明确的控“房价”目标,习近平针对“不断满足居民住有所居”给出的药方是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调查,到2010年底,全国仍有2000多万户城镇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不成套,设施简陋。其中1000多万户居住在棚户区中。棚户区房屋破旧拥挤,厨卫设施不全,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处于城镇“夹心层”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其后,又发生了部分城市住房投资投机性需求过于旺盛,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购房难”由单纯的经济问题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刘洪玉介绍,十二五期间,需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弥补十一五甚至十五期间保障房安排不足。
习近平也要求,“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一定要全力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及保障房品种方面,习近平并未提及限价房或经济适用房,而要求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
陈国强认为,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供应体系,是“住有所居”而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产权房,也可以通过租赁方式实现居住的目的,另外,限制大户型、过度消费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习近平亦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减少经济适用房、限价性商品房等产权房的数量,也是在确保住房保障、防止福利陷阱时的有效手段,”陈国强如是介绍。
谈及双轨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始终应统一协调在住房供应体系的顶层设计之下,政府在保障轨上则主要职责重点在于组织资源、制定规则和实施对入住者的“进与退”的管理。而“市场轨”上主要管规则、管收税。以经济手段为主,其中包括税收的手段,从土地开发到商品房的交易和保有,各环节上的税费应系统地合理化。调控中原则上宜区别住房的居住需求、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采取差异化政策区别对待。
谈及市场化主导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习近平表示,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习近平也针对“保障住房”领域谈道,应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要坚持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要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行为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加以防范。对非法占有保障性住房的,要依法依规惩处。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行政性调控政策的退出需要建立在商品房市场秩序的完善、有房产税等经济性的替代性政策的背景下,是一个长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