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6省区市在京召开“共商区域协作、联防大气污染”会议,这已是国务院《大气十条》颁布以来,六省区市第三次公开聚首。
它们面对的形势是,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9个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
不过,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联防联控,要求各省、区、市通力合作。但一些地方经济增长冲动的热情不减,依旧抢时间上项目。近期,多个地方几十个、上百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不乏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成败在河北
本月23日的“共商区域协作、联防大气污染”会议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在六省区市前后三次碰头中,此次会议参与者的规格最高,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主持,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出席。
面对最近一段时间持续的雾霾天气,郭金龙非常着急。“现在很快就要进入采暖季了。气象部门判断,今冬仍可能出现连续性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郭金龙说,如果今年冬天大气污染加剧、重污染频发,将会影响社会对组织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的信心。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是我国大气污染、灰霾最严重的区域。特别是近年来,城市之间污染相互影响显著,大气污染变化呈现明显同步性,重污染天气一般在一天内先后出现。
环保部监测显示,以国庆期间雾霾为例,2日污染高值区首先在河南中北部和河北南部,继而向东、向北蔓延至石家庄、济南、沧州等地区,4日高值区迅速覆盖到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
机动车排放是北京本地PM2.5的第一大来源,占22.2%,但从北京PM2.5来源解析看,最大的污染源还是来自河北、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占24.5%。
会上,六省区市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联防联控目标:北京控煤1000万吨,机动车不超600万辆,水泥炼油产能分别控制,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天津确定了10条66项措施和462项任务及2055个治理项目;河北减少4000万吨燃煤,年内淘汰黄标车57.8万辆,7265个重点工地监控扬尘,关停、限产大量污染企业;山西取消各备燃煤锅炉,淘汰全部黄标车31.6万辆等;内蒙古规定电厂和供暖企业冬季全部使用优质煤炭;山东制定燃煤锅炉煤改气方案,全省将自2014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四阶段标准汽油,省级财政设立2亿元的黄标车提前淘汰考核奖励金。
事实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的成败,重点和关键都在河北。在今年环保部历次公布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最差排名中,进入前十位的,十之七八都在河北省。
“河北已经到了风口浪尖,必须加强治理。”张庆伟说。
项目上马未停
但六省区市要完成上述调控目标,是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的。
“据初步测算,今年全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需要投入近千亿元,仅企业停产限产预计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影响生产总值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说。
在23日的会上,张庆伟也表示河北关闭矿山影响了GDP,“正考虑明年怎么向人代会作报告”。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建设的步伐似乎并没有减慢。
河北省统计局23日公布的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统计数据显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9%。7个主要行业中,钢铁、装备制造、医药和纺织服装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0%、12.9%、16.0%和14.2%,快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10月23日,在第七届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上,内蒙古签约合作项目8个,总投资额275.1亿元。会议期间内蒙古对外发布的2013年自治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包括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矿产开发等9个领域425个项目。
在山东省青岛市,今年9月份也集中开工了包括铁艺加工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等14个亿元产业项目;在山西省,焦化企业经过兼并重组后,数量从2010年底的223户减少至目前的116户,但户均产能也由70万吨提升至140万吨。 焦化行业GDP约占全国的1.36%,而污染却占全国污染总量的5%,是全国单位GDP平均污染量的3.7倍,也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点行业。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困难在于几乎所有高排放行业都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技术水平差别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