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发布中国城镇化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流动打工主体,而“90后”农民工群体仅3.8%愿意回乡务农,75%的人“选择经商、开办工厂或去企业工作”。相关数据为了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的作用和需求提供了新的依据。
据介绍,此次公布的数据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该研究自2009年启动以来,对全国进行代表性入户抽样调查,样本覆盖了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共完成有效成人样本12540个,其中流动人口4386个,还对0-15岁少年儿童7517个样本进行调查。
众所周知,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历史巨变中的一个核心议题,牵涉数亿中国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研究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指出:“教育在城镇化中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我们过去过多地将城镇化理解为物的城镇化、土地城镇化,而实际上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人的城镇化意味着人的素质提高,进入到文明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中来,靠的就是教育。因此,国家应该通过教育环节来推动城镇化。”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50万至400万农村学生考入大学,800万至1000万农民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工作岗位。李强认为:“这部分人的城镇化潜力很大,也关系着我国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李强建议,应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吸收大量农村户籍初中生。在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应该给予相应的工资、住房等保障。与此同时,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正在打通农民工的职业资格培训,为2.6亿农民工提供城镇化的流动渠道。
本次调查还发现的一些基础数据,并不同于以往人们对城镇化的观念。例如,相比于媒体上流传的中国近52%的城镇化率,调查发现“中国户籍城镇化率仍然很低,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7.6%。”同时,“非农户籍人口的流动率高于农业户籍人口的流动率”。李强解释说:“这就意味着我们以农民工为目标设计的政策,比如异地高考,可能并未惠及农民工群体。政策设计者应该考虑社会现实,一方面正视大量从小城市流向中等城市、大城市的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政策上要有区分,为农民工群体设计专门政策,才能更加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