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报考公务员热再度升温。首日报考人数创最近五年的新高。究竟哪些核心诱因促使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赶潮”一样涌向公务员考试?
调查发现,精英类人才“虹吸”式进入这种非生产性公益服务领域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均衡分配,更暴露出官本位和户籍至上的择业观,以及背后日渐异化的功利价值导向对于“准精英”们的严重“误导”。这样的大背景下,成“公”能否简单等于成功?值得全社会深入反思。
最近,本年度公务员报考热再起,记者调查发现,京城各大高校自习室里,红色封面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系列图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风头甚至盖过考研类的各种辅导书。
2014年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招生简章于10月15日发布,517个部门的11729个职位共招录19538人,相比去年,招录人数减少了1341人。虽然招录人数有所减少,民众报考热情丝毫不减,报考人数居高不下,一些热门职位一开始就呈现很高的竞争比例。
“即使碰碰运气也好”
据统计,截至报名首日的17点,短短9个小时,就有13124人通过审核,去年同期为6299人,对比近5年的国考首日报名情况,今年创下自2010年以来新高。
尽管最近几年国考对基层工作时间的限制为应届毕业生设置了较苛刻门槛,但丝毫没减弱每年报考的大学生的热情。记者走访发现,国考备考的关键阶段,各高校内很多学生都在奋力一搏,想要挤上公务员这座独木桥,端起体制内的“铁饭碗”。这些备考生中,不少都是背水一战,准备良久,就等这个机会。甚至有人称,非国家公职人员不做,既使今年不中,来年准备继续作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的陈丽告诉记者,自己从今年三月便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由于复习比较充分,她信心十足,“就等这个机会了”。
也有一些同学虽知考上机会渺茫,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几乎所有采访对象都认为,公务员待遇和保障比多数单位强,只要有机会就不能放弃。“没有考过公务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这样的心态盛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刘佳说:“虽然知道考上的机会渺茫,但还是报名了,只要有机会,碰碰运气也好。”
当然,公务员报考队伍中,除了大批应届毕业生之外,还有大量社会在职人员。这些考生多拥有稳定的工作,甚至有的有房有车,没有就业危机。他们报考公务员则更希望获得“体面、稳定和受人尊重”的工作。还有一些社会报考人员首次就业时没有获得户口和编制,他们则期望通过国考改变现状。
33岁的王威大学毕业后与同学在北京创业,开了一家书店。后来,他考上北京某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临近毕业时,他发现年龄和从业经历没有明显竞争优势,而对他这样想要留京打拼,渴望享有北京各项福利政策的大龄毕业生来说,通过公务员考试获得北京户口和正式工作编制,或许成为他们的唯一希望和途径。
按照北京市今年上半年最新提出的非京籍毕业生落户政策要“严控年龄”的新规,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超过年龄限制的非京籍生源毕业生将不能获得留京指标。这一规定,让王威他们的压力更大。但在他们看来,“再难也要试一试”。
官本位与户籍制叠加
有调查显示,备考考生对以下这些公务员的“优势”更为青睐:福利好、稳定性好、保障好、工作轻松、社会地位高、有权力等。多数考生眼里,公务员的工资虽不一定高,但福利好,相当于铁饭碗,不必忧虑市场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认为,报考公务员热情不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官本位的问题,很多国家的公务员属于服务性岗位,待遇差,油水少,法纪严,而我国的公务员目前还存在权力过大甚至权力寻租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多数考生报考公务员还基于户口情结。事实上,对高学历、有能力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不是太难的问题。难的是在当下就业环境和政策趋势下,要想获得户口和编制。尤其“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落户政策和指标又有种种严格的门槛限制,相较而言,不少人认为,报考公务员虽难,却是获得这些的最保险途径。此外,在相当多数报考者看来,一旦通过公务员考试,意味着他们可拥有体面的工作,享受较好的福利、医疗和退休养老等体系保障。
调查发现,这种官本位思想与户籍制度壁垒正在形成“合力”构成严峻的现实瓶颈,而多数人无奈选择妥协,进而推动国考热持续升温。
背后深层的隐患正在凸显。功利至上的价值导向正在“蚕食”大学生和部分精英人士的理想和追求,“现实主义”和“名利双收”的思想误导着相当多数人的选择。
此外,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才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不容忽视。
国考需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等支持,报考者众多,将调动大量社会资源,成本和收益若不能达到最佳配比,将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
长期关注国考热的公益律师李晓均认为,大量社会精英进入公务员队伍虽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但高学历和具备工作经验的报考要求,一定程度也造成政府与社会争夺人才的现象。长此以往,将造成人才分布不均、人力配置失调。若社会资源的分配和流动长期不均衡,恐将造成社会发展畸形。
背后的价值观异化业
内人士表示,一些地方社会阶层日益固化、寒门子弟上升通道日趋狭窄,加上功利价值观驱使,职业稳定、工资福利优渥、隐形实惠多多的公务员备受青睐已不是什么新闻。
事实上,更多优秀的人才报考公务员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一支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高的公务员队伍,是目前社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一定程度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作为一种择业机会,公务员招考为社会在职人员流动提供机会,也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调查显示,不少人参与国考只是盯上了权力及其背后的衍生好处。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务员报考的过热中呈现的优秀人才被“虹吸”式的吸入的现象。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这种“公务员热”也折射出背后的积弊。
社会学者周孝正指出,当大量的优秀人才热衷于挤上公务员位置,而忽略生产性工作的参与,这将造成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和短缺,不利于开展社会生产和积累社会财富,导致社会创造财富能力的弱化。当市场经济缺乏持久和足够的活力和创新力,社会何以实现快速的转型和发展?
作为创业者楷模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近期在浙江大学交流会上被问及怎样看待时下越来越热门的国考时表示,如果能够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进入企业界,做市场上需要的东西,去冒险、创新和拼搏,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和别人平起平坐,参与竞争。他还希望真正优秀的、有创造力、有想法的人能够更多地进入企业,进入市场,而不是都瞄准公务员体系。
在教育学者郭簃看来,对于那些在实用主义和功利至上的价值观导向驱使下进入官场的公务员,如果不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仅很难养成“公仆”的意识和习惯,甚至可能孕育权力的寻租和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