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浙江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朱法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防洪抗灾,内涝是软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反对把城市河道填掉。”
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是10月份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秋季台风,它让浙江省日面雨量和8座城市面雨量超历史纪录,鳌江、杭嘉湖东部平原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城区被淹,道路交通瘫痪……
浙江省余姚更是成为受灾“重地”之一,雨量超历史,遭遇了百年一遇。
“余姚这次大水给我们的启发很大,防洪抗灾,内涝是软肋。”朱法君表示。
浙江水利水电勘测院副总工程师黄昉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虽然中国逐步在防洪方面取得成绩,但是城市防涝还有很长路要走。“目前国家标准中排涝标准都没有。”黄昉对此表示无奈。
“城市化推进中,我们也发现了问题,同样雨量放在50年前情况可能不一样。”朱法君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原来的大量可以减轻洪涝的农田变成了钢筋水泥,这样今后版图上,可以削减洪水的地方越来越少,防洪压力会越来越大。我担心今后或许超标准洪水会越来越大。”
黄昉表示,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加大城市治涝力度。“这是一个过程要慢慢来,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据了解,目前浙江每个城市都设立城市防洪工程,杭州、丽水、温州是100年防洪标准,浙江省老城区按照100年、50年不等设置,个别是20年的防洪标准。
“历史上的老城区都达标,但是随着城市化加剧,新开发区城防工程没有到位还存在,一定要在建设中把基础设施城防工程做好。”朱法君告诉记者,地下工作也是关键,希望把关系老百姓利益的隐蔽排水设施,花大力气做好。
在他看来,发展中碰到的问题都会慢慢暴露出来,这也让政府部门好好思考。“我们国家体制上还是存在问题,比如开发商盖房子积极很高,但基础设施上如果监管不力就存在问题。”朱法君说。
我反对把城市河道填掉。”朱法君表示,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不注意对河道的保护。“一个城市有了河道,既漂亮而且让洪水也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