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国家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和最好的10个城市的名单。各省(区、市)要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有专家表示,之所以要进行空气质量排名,目的是为了监督地方政府,“老排在最后一个,那市长你自己看着办。”(9月14日《新京报》)
《纽约时报》国际新闻部主编约瑟夫·卡恩日前在其专论中指出,耻辱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催化剂。在我看来,在任何国度的任何时代,耻辱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卧薪尝胆、知耻后勇,直面耻辱并从中获取力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从这个角度出发,国家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责任担当,它有利于通过一种耻辱文化、竞争文化去倒逼地方政府官员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形成比、赶、超的良好氛围。
得提醒,耻辱文化积极作用的发挥,通常受限于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的强弱高低,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地方对某些现象“不知耻”或“不以为耻”,耻辱文化自然有难作为的空间。正因如此,国家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后,不能仅停留于“市长看着办”的层面,更要想方设法“看着市长办”。“市长看着办”只是提醒地方官员要强化环境整治方面的自律意识,而“看着市长办”则通过强制性的法律保证地方官员必须知耻后勇;前者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后者则是以规制作后盾,哪个更靠得住,不言自明。
当然,要由“市长看着办”上升到“看着市长办”,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做好。一方面,要强化排名的公信力和科学性,排名要排得心服口服。事实上,目前国家公布74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并不精确,比如PM2.5的监测站在二三线城市就没有,而在二三线城市监测PM2.5可以更好推动大气治理。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例如环保部给各省份签订责任书,每年给出具体PM2.5下降的比例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以此实现“看着市长办”。
令人欣慰的是,行动计划首次提出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其中第28条规定,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环保部门将会同组织部门、监察机关等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如果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污染天气,或者干预、伪造监测数据,或者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这些指导方针,体现出了决策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看着市长办”的良好决心,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最后,环保考核的重心除了叮嘱“市长看着办”并“看着市长办”外,还须盯紧地方造成潜在污染,防止其在引进项目时饥不择食,让“三高”企业大行其道。试想,若地方从一开始就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能守住现有生态文明,为将来节省不少治理成本,百姓对诸如“十年后空气质量达标”“三年后可下河游泳”,也不至于感觉绵绵无绝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