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务院正式批复 7月1日起特区扩大至深圳全市
时间:2010-06-03 10:28:5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阮晓光、钟达文、鲍文娟、廖嘉明 
深圳特区扩容了!昨日(6月2日),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市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正式向媒体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作出的批复的消息。根据批复,从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但是,特区范围扩大后,现有的特区管理线暂时保留,不再新设。

这也就意味着,从7月1日开始,深圳再也没有关内、关外之分了,关外居民也变成了“特区人”!

昨日,市发改委、市规划国土委以及宝安、龙岗、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四个关外区的负责人出席了记者会,就关内外一体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畅谈。

●根据国务院批复,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

●“一体化”包括推动规划管理的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生态保护的一体化


特区一体化 关外老百姓有实惠

根据国务院就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作出的批复,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向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

而来自二线关执行部门的消息,目前存在的二线关不会拆,特区扩容后,武警依然会抽查入关人士及车辆的证件。

那么7月1日特区实现扩容后,老百姓立刻能感受到的实惠和改变是什么呢?

“我想下月起,关内外居民首先会感觉到心理的距离拉近了。”龙岗区区长张备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示。

而宝安区区长李文龙则表示,首先是老百姓生活方便了,其次,水资源、广电、交通整合后,公交票价等可实现同城同价,老百姓降低了生活成本。“而且,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特区外基础设施有望与特区内一致,那时,我们的环境会更优美。”

政府投资将继续向特区外倾斜

“特区扩容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说起关内外一体化时,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彪的脸上遮掩不住心里的兴奋。

陈彪说,30年的特区历史,特区内外的发展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个历史过程里面,深圳特区和整个深圳市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个梯度推进的发展进程。“目前,深圳建设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特区内外的一体化这一问题就更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其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加大对特区外的投入和建设力度。陈彪向媒体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去年特区外宝安(含光明新区)、龙岗(含坪山新区)这两个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5亿元,占全市去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65.2%。而今年,预计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3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67.7%。

记者同时获悉,在今年政府的投资的初步安排里面,宝安、龙岗两个区政府的投入初步安排是450亿元,占整个政府投资的72%。

特区一体化包含“四个一体化”

对于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政府部门将如何推进?陈彪说,接下来,将以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理念来推进这一工作,简言之就是“四个一体化”,包括推动规划管理的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生态保护的一体化。

“项目布局要进一步向宝安和龙岗倾斜。”陈彪表示,在推进城市建设一体化方面,将加快推进光明、坪山新区、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鹏半岛、滨海新区这些区域的建设。同时,推进城市的更新,进一步加快“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建设,畅通关内外的交通通道。

而在推进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方面,主要是推进关内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包括合理配置关内外教育资源,积极改善特区外宝安、龙岗就医条件,同时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条件和标准等。

值得一提的是,发改委此次也将推动生态保护的一体化也列入了工作范畴。“我们将严格执行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研究实施生态保护的分级控制,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同时也加强治安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建设郊野公园、绿化走廊、市政公园和社区绿化体系,全方位地推进绿化的建设。”

城市规划告别特区内外二元化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主任王芃介绍说,在城市规划方面,特区内外一直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特区外城市规划实施、土地管理政策落实均与城市发展的要求具有一定差距。”王芃说,特区扩容后,规划国土委将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争取土地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年内能有所突破,为实现城市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公共设施均等化、违法建筑处理、土地投融资等方面,我们也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敢闯敢试的精神,全力以赴推动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王芃说。

全市住房需求将向特区外转移

特区内外“二元”体制的存在造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差别,从而也造成了特区内外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平衡。记者从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月度报告最新数据发现,今年4月份南山区均价为31715万元/平方米,盐田区新房成交均价高达53304万元/平方米,而关外的宝安为17298万元/平方米,龙岗为13512万元/平方米。

“尽管最近两年特区外房地产市场获得较大发展,但总体而言,在楼盘品质、居住环境等方面仍与特区内存在一定差距。”王芃表示,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将有利于促进特区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促进特区外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与有效利用,提高住房供应规模和效率。

此外,王芃说,通过加快特区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特区外住房品质,将进一步促进住房需求向宝安、龙岗等关外几区转移,缓解特区内住房压力,从而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外四区负责人畅谈一体化

宝安区 619个工业园将整合为18个

“孩子长大了,衣服也必须做大,特区也是这个道理。”宝安区区长李文龙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特区扩容的意义。

谈到特区扩容带来的好处时,李文龙一口气说出了三点:“ 首先,有利于破难题、拓空间、增后劲;其次,有利于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第三,有利于整合深圳的资源,提高深圳的综合竞争力。”

据李文龙介绍,宝安区从2005年开始全面完成了包括集体土地国有化在内的城市化转制各项任务,逐步走上特区内外一体化轨道。

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从45%提高到78%;93%的“村改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城市形象越来越好,市政管养标准与特区内逐步接近;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了53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46.26%……李文龙用这样一组数据,形容了宝安区老百姓生活品质与特区内的差距越来越小。

据李文龙透露,宝安区将想方设法更好地融入深圳这个大版图,除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外,还将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强土地整备,拟将全区占地面积140平方公里的619个工业园区整合改造为18个规模较大、关联度较高、基础设施共享的新型园区,达到既促进产业高端发展、又高标准建设城市的效果。

龙岗区  4年后龙岗将“脱胎换骨”

龙岗区区长张备说,过去几年是龙岗投入力度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城市发展最好的几年,仅2006~2009年便投入240亿元,比前十年市区投资总额还多。而且,三年来累计拆迁量达到378.4万平方米,占全市1/3。每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左右,也占全市三成。

“特区扩容,我们龙岗人民感到非常高兴。但因为龙岗仍然是全市后发地区,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我们又感觉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对于特区扩容,张备说出了自己心里的压力。他表示,别说与特区内相比,就是与关外的宝安区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张备举了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比如医院的建设,龙岗区每万人病床拥有量只有9.4张,全市平均水平是17张;而在警力配备方面,更是“相形见绌”,全市每万人14个警力,龙岗每万人只有6个警力,而在布吉街道,每万人只有2个警力。

张备表示,特区扩容后,龙岗将吸收和借鉴特区内以及其他先进地区经验和教训,做到“理念更先进、起点更高、标准更严”,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并且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两年努力,确保龙岗在大运会举办时有一个崭新的城市面貌;通过3~4年努力,使龙岗在2013年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张备说。


光明新区 将打造平板显示专业园

光明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恒春坦承,光明新区正处于园区经济的起步阶段,区域创新体系缺失。对此,张恒春表示,新区将利用深圳市已经建成的体系为现有企业服务,使光明创新体系成为深圳创新体系组成部分。目前,广深港高速铁路在光明新区有两个站点,新区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光明新区与香港的关系,加快广深港高速铁路建设。

张恒春希望,这些工作能使光明新区通过良好的环境吸引上市公司入驻,特别欢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以及计划上市的企业,以达到提高税收、提高转移支付能力的目标。

张恒春认为,光明新区面积156.1平方公里,地方不大,但是如果能够大力查处违法建筑,把新区的存量空间按照国家政策进行三年城市更新推进,新的空间又能严格守住,那么新区的可用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据张恒春介绍,深圳市政府跟TCL合作建设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已经选择落户在光明新区,项目占地80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厂房桩基已经完成,配套设计桩基施工也已经开始。估计整个项目将在明年三季度正式投产。

张恒春还透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王荣已经特别提出要在光明新区打造一个平板显示专业园,市政府、TCL还将继续与其他国际大公司合作,争取在超薄玻璃、彩色滤光片方面有大项目在光明新区落户。

坪山新区 把“村姑”打造成现代产业园

坪山新区成立才1年多,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坪山新区”的却八处之多。对此,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杨绪松承认坪山新区是“深圳市最落后的地区”,是一个“很土很土的村姑”。

杨绪松表示,坪山新区未来将定位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支撑地,打造这样一个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包括高端服务业在内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个宜居、宜商的低碳生态城。“我们希望按照低碳生态标准来打造坪山新区,使它成为一个有点气质的‘小家碧玉’。”杨绪松形象地说。

杨绪松认为,坪山新区的优势在于土地资源,下一步要把新区的土地空间清理出来、土地整备出来,形成连片的可供开发、可供产业落地的空间。

据杨绪松介绍,目前在坪山新区排队等待进入的企业就有50多家,而今年坪山新区的工业出让用地达到99万平方米,占全市的73%,但这73%仍然只能解决少数企业的用地问题。因此,杨绪松主张坪山新区要选择高端的产业,尤其是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的电子信息产业等。据杨绪松透露,坪山新区将准备划出4平方公里的区域来建设一个坪山中心新城,整个坪山要打造一个现代产业园,现代产业园里面还有园中园。其中较大的一个产业园,就是以比亚迪为依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面积约有10多平方公里。

各方看“特区扩容”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发展建设理念需要调整

“我们到特区外去看,觉得这里既是城市又不是城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前日下午参加龙岗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如是表示对特区外的感觉。

王荣说:“现在龙岗和特区内的差距,不在经济总量,而是差在标准上,差在工作力度、管理精细化上。”

王荣让龙岗区区长回去做一个测算,“特区内外一体化以后,龙岗需要什么样的投资量,什么样的投资力度,才能和关内的发展水平持平?”王荣同时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以后,政府现有的体制及管理方法,还有发展建设理念,都需要调整,一体化光靠财政增长是不行的。

王荣说,特区外面积是特区内的4倍,如果关内外能持平发展,深圳5年内完成1.5万亿元GDP的目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市委常委、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城市基础建设要大力加强

市委常委、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在分组讨论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对目前的特区外地区实际上是“一场考试”,特区外的社会管理、城市规划都要有大的进步才能适应一体化的进程。

蒋尊玉还特别提到,特区扩容后,龙岗区首先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在观念上要有所突破,“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农村地方”,二是在城市基础设施上要大力加强,“龙岗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欠账较多,一定要加速建设才能消除基础建设方面的特区内外二元化差距。”蒋尊玉说。

市民:二线关不撤心理定势仍存在

“二线关不撤,是对市民影响最大的心理上的隔阂。”在分组讨论上,一位人大代表如此表示。而许多市民也表示,虽然扩容后,不再有关内外之分,但这么多关口还是形成了一个屏障,将宝安、龙岗及光明、坪山两新区与原来的关内四区划分开来。“关口既然存在,关外的称呼自然也会‘流行’下去,大家以后还是会以关内外区别相称。”家住龙岗布吉街道的袁先生说。

交委:“特区扩容,交通先行”

关内外一体化,交通问题是最让市民关心的问题之一。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于宝明前日做客民心桥节目时表示,“特区扩容,交通先行”。

于宝明表示,今后,特区外的道路建设标准将按特区内标准建设,特区外的公交投放标准也在将按特区内的标准进行。同时,公交管理水平特区内外也将拉平。

根据市交委公布的《2010年首批公共汽车规划线路公示方案》,今年规划公共汽车线路69条,就有64条投放在关外。而且,市交委提出今年特区外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80%的工作目标。

相关链接:

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 关外两区仍不能享受

记者看到,国务院就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批复同时指出,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不享受《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规定的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深圳特区内新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经济特区内在2008年1月1日之后新设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特区内的经济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这类企业同时在经济特区以外地区从事生产经营的,应当单独计算其在经济特区的所得,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