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靠什么打击公交车上的极端暴力犯罪
时间:2013-08-28 12:03:14  来源:中青报  作者:燕农 

    8月25日晚,成都市一环路北四段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在公交车上捅伤多人后,又一路跑一路挥舞着20厘米长的匕首,造成15人受伤,其中4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警方开枪击伤并制服疑犯。据警方调查,李某某曾因经济问题与家人不和,25日中午到成都并于当晚作案行凶。(《新京报》8月27日)

  又一起公交车上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让人愤怒和胆寒!从今年6月7日厦门公交车爆炸案,到8月19日河南安阳公交车持刀行凶案,再到8月25日成都公交车上的血案,短短两个多月内,在公交车上发生三起恶性事件。安阳凶案后,“当地人提及公交车一度人人自危”。类似案件在各地接二连三发生,安阳之外的人又怎能泰然自若?

  近年来,某一类事故或犯罪在一段时间内似乎具有“传染性”。2009年6月成都公交车自燃导致24人遇难后,国内几个城市相继发生公交车燃烧事故;2010年3月,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门口发生惨案,各地随后发生了多起校园门口凶杀案;2011年11月甘肃正宁县发生校车交通事故后,各地校车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种“传染性”的存在,让民众在某一个时段往往产生集中性焦虑。

  其实,所谓“传染性”,一种情况是随着信息发布的及时、透明,甚至是个别媒体对犯罪细节的不负责任披露,为潜藏的个体戾气提供了效仿可能;另一种情况是舆论监督集中聚焦某种社会问题,增加了类似事件连续曝光的可能。但无论是哪种情形导致某种状况被置于舆论聚光灯下,都促进了相关问题被纳入政策框架内予以纾解或遏制。

  譬如,当年公交车自燃事故频发,促进了公交车逃生门、逃生窗、安全锤等安全硬件设施的配备和完善;多起校园凶杀案后,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国版“校园安全计划”,中小学配备保安、上下学时间校园门口警察巡逻成了制度常规;“夺命校车”促进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以及各地校车配备、更换的加速。一定程度上,恰恰是硬件安全条件的补充和制度性修缮,终结了同类事故的继续发生。

  现在,又靠什么来终结公交车上的戾气和凶残呢?公交车上的安全,属于公共安全的范畴。但是,街头有巡警,广场有保安,同属公共安全空间,公交车上却少有相应的安保措施,一旦发生恶性行凶案件,多靠乘客和司机这种群众性的自我抵御,赤手空拳的群众又怎能抵挡歹徒手中的利器?

  鉴于公交车上行凶案频发,有必要在政策观念上将公共交通工具纳入警方的公共安保范畴。在某些特定时段,北京、南京等城市,就都曾出现过警察上公交实施安保的措施。2008年昆明公交发生爆炸案后,南京民警或佩带枪支上车,或便衣假扮乘客以保护公交安全。当前,需要按照公安部严打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要求,开展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刑事犯罪的专项打击行动,并将不定期的便衣乘车安保,确定为警方的制度常规,以震慑犯罪。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