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人民日报》17版《人民微博》专栏讨论:清华学子应聘城管,你怎么看?事情缘起是这样的:近日,广西《柳州晚报》刊登了一则城管招聘启事,内容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工资1600元……”几天后,25岁的小韦持清华大学本科文凭,前来报名,并被录用。对小韦的做法,有人叫好,有人质疑,小韦则说,“没什么,从基层做起。”
同一天,《人民日报》5版评论版刊发李拯文章《城管不该怕“手机”》。评论第一段这样写道:“这个夏天,与城管有关的种种新闻,像天气一样,出奇的热。近日,北大毕业生小夏因用手机拍摄南京市南湖街道城管拆违,被强行拖上城管执法车,病历显示其胸椎压缩性骨折。而在城管这边,南湖街道城市发展科科长面对记者,声称是‘依法行政’、‘绝对文明执法,只是推推搡搡’,反倒是‘管闲事’的大学毕业生‘暴力抗法’、‘犯错在先’。”评论者接着写道:“虽然言之凿凿,但从现场视频却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视频中,小夏既未用言语相劝,更未以身体阻拦,只是用手机记录所见所闻的旁观者。用手机拍摄城管执法是否就是‘阻挠执法’?要回自己的手机发生争执是否就是‘暴力抗法’?如果身为管理者的科长都搞不清其中区别,又如何指望城管队员不粗暴行事?”
清华毕业生小韦要加入城管,北大毕业生小夏要监督城管,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同一天因为城管而登上《人民日报》成为讨论、评论的话题,我怎么看都觉得有意思。假如写评论也需要一点想象力的话,我想:倘若有一天,北大毕业生小夏监督了清华毕业生、新城管队员小韦,该是一出喜剧呢,还是又一出悲剧?
小韦进了城管,关键不在于他在清华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应用,而在于他本身有多少人性的光芒可以照射到这支口碑极差的队伍,为城管队伍输入人性的正能量。昨天,我在《不能坐观谁的男朋友更牛》今日快评中,谈到一起两人因开车斗气发生纠纷而致死人命案。最近以来,一些暴力案件频发,令我开始进一步深思人性的问题。我深感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误,也许就是没有把一些缺少人性的人教育得多少有一些人性。有了人性,至少不会对同类、同胞狠下杀手,视夺取他人生命如儿戏。
培养人性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人一长大,很可能光讲阶级性、斗争性,不太讲人性了。经历过极“左”和“文革”年代的人们都知道,那些“左”得可爱的理论家,曾经把人性分为“资产阶级人性”和“无产阶级人性”。简直荒唐透顶!两人开车斗气,一人挥刀致另一人死亡,这是什么阶级的人性?两个人都是“有车阶级”,为了一点小事置人于死地,毫无人性可言。那个摔死婴儿的凶手,刚从监狱回到社会,是个“无车阶级”,更没有人性。培养人性,最起码要让孩子从小敬畏生命,学会尊重他人的身体权利、生命权利。人要解决问题、解决人的问题,首先要学会用讨论、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动不动就挥拳头、动刀子。城管与被管理者发生冲突,很多是从身体冲突开始,直至酿成惨剧。小韦加入城管后,一定要坚守人性的底线,这大概也是北大学子对清华学子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