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现在不是要不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而是选择什么方式与路径问题。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我国城镇化指明了方向。要实施这个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工业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致力于大力发展低消耗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绿色服务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低碳城市与绿色服务业密不可分
1.走低碳城市道路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农民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之举,这意味着未来将有几亿人口由农民变为市民,城镇将成为未来我国碳排放和能源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城镇化发展模式对碳排放具有锁定效应,对我国低碳发展意义重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往往是“大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比如,人口密度和产业过度集中所造成的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扭曲的唯GDP激励机制使得“大城市病”更为突出。要是处理不好,可能会最终导致“病态的城市化”、“带血的GDP”和“有毒的GDP”,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道而驰。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已经暴露的上述问题,昭示着我们必须加快推动城镇发展模式转型,探索以低碳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2.发展绿色服务业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和提高城镇承载力的重要选择
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经济学家辜胜阻(2012)提供的有关数据,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日本的八倍,美国的四倍,以占世界8%的经济总量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7.7%,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当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瓶颈越来越严重,废水、废气和废渣排放总量持续增加,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传统的以大量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压力,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包括绿色服务在内的绿色经济。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城镇化,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镇的经济结构大都以服务经济为主,这个阶段城镇产业的选择主要就是现代服务业,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个趋势。因此,在城镇发展绿色经济,自然地就以绿色服务业为主。发展绿色服务业,既缓解了资源环境瓶颈和高能耗压力问题,也为城镇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经验表明,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远高于制造业。事实上,城镇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地由服务业来提供。
特别地,城镇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聚,这时,城镇的承载力就受到很大挑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机会、生态环境、资源能耗都是影响城市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绿色服务业,才能有效缓解这个矛盾,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更多的人口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绿色服务业、服务业绿色转型的内涵与要求
服务业对环境的影响尽管没有工农业那样直接和显著,也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服务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除了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无形的服务外,往往也会提供实体产品或消耗和使用实体产品并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废水、废气和其他无形污染,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非绿色影响。只有实现了尽可能少的非绿色影响的服务业才可称之为绿色服务业,或者在第三产业中达到绿色标准的行业,才可称之为绿色服务业。服务业绿色转型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强调在不损害满足程度的前提下,通过生态或者绿色服务来补充、替代传统服务方式,以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促进生态的良性发展。绿色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和服务经济发展及其共同作用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它必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扩大企业新的增长点和提高竞争力,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带来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们对服务业的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现象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领域,并引起了企业的重视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这就是服务业的绿色转型。服务业绿色转型属于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趋势,它强调在不损害满足程度的前提下,通过生态或者绿色服务来补充、替代传统服务方式,以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促进生态的良性发展。绿色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和服务经济发展及其共同作用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它必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扩大企业新的增长点和提高竞争力,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带来重大影响。
我国服务业绿色转型面临的障碍
1.我国服务业的总体资源消耗较之其他国家相对较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汪德华博士(2006)的研究,除韩国和波兰以外,中国的服务业总体资源消耗比重都要高于其他OECD国家的水平。韩国的服务业总体能源消耗系数为44.48%,波兰的总体能源消耗系数为56.68%,都比中国的系数39.9%要高。其中波兰的服务业总体资源消耗系数很高,其原因在于房地产服务业的资源消耗系数非常高,而其他的服务行业资源消耗系数并不比中国高。韩国主要是其卫生和社会服务业的资源消耗系数高,而且其核算了家政和国际组织行业,受这两个行业的影响其服务业资源消耗系数高于中国。因此,从总体上看服务业具有能源资源消耗低、对环境和生态影响较轻的特点;但是中国服务业单位产出消耗的资源较OECD国家更高。只有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才能够减少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增长产生的环境与生态压力。
2.绿色服务管理水平不高
不少服务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缺乏绿色管理意识。主要表现在: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服务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下降;在经营过程中,服务能力的利用率不高,运营效率低下;为降低服务成本、多获利益,而采用非环保品;绿色服务的规模有限,经济效益不高等。
3.绿色服务制度亟待建立
所谓建立绿色服务制度,实际上就是重新建立服务行为的主要规则和考核评价指标,即用绿色服务规则和指标,作为服务业今后发展的“指挥棒”。它包括绿色服务规范制度、绿色服务激励制度、绿色服务考核制度、绿色服务认证制度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成为了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缺乏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制度安排,就必然会导致困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灾难,现实早已证明这一点。部分地方政府也在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利益”驱动下,缺乏建立健全绿色服务业的动力,对服务业发展中的“非绿色行为”听之任之。
我国发展绿色服务业的重点领域选择
1.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中国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理念日益深入,实践绿色金融,探索绿色金融发展之路。实施绿色金融战略,可从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立新型的贷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环保与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成立专门的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机构、加快建立为绿色金融服务和低碳技术投资的基金、开发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汽车等信贷业务与保险产品等。
2.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的物流活动。加快发展绿色物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绿色物流标准,制定出比较严格的、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产品标准和排放标准。二是在税收、财政补贴、牌照发放、市场准许等方面,优先对具有绿色物流理念与实践的企业进行激励,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三是理顺绿色物流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物流、绿色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四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绿色物流数字化。五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特别要强调实施以集装箱作为连接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符合直达运输的作用。
3.节能环保服务业
从世界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节能环保产业的“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节能环保产业越往高端发展,其服务化的特征就愈加明显。节能服务业是指为节能产品、设备及技术提供服务的产业,它包括技能技术研发与转让、节能监测诊断服务、节能工程设计与设施运行、节能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贸易与金融服务等。环保服务是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具体包括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污染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环境功能及其它服务六类。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灵活使用财政税收杠杆,可以有效达到“惩戒”与“鼓励”的目的,使节能与环保变为企业的自动、自觉行为。二是完善环保服务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吸引银行信贷资金投向环保项目,也可以将更多的环保项目纳入国家开发银行的城市综合开发贷款项目。三是建立市场监督制衡机制,包括资质认证制度,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专家评审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四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灵活采用政府和企业合作研发,政府支持企业创新项目研发等方式,全方位地加大研发投入。
4.绿色商业
绿色商业是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以科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商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进销售方式。在所销售产品方面,尽可能销售可拆卸、可分解,零部件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包装物可回收的产品。二是商业实体店的全面绿色化。尽可能选用无公害、养护型新能源、新材料,大量使用节能灯具、地热空调、变频冷冻与冷藏系统、智能扶梯等,减少能源与材料的消耗。三是实施绿色采购,政府或者企业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四是全面倡导绿色消费观念,积极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循环消费。
促进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绿色服务业的科学规划
要实现服务业的绿色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综合、统筹、全面地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服务业的绿色转型。一是制定服务业绿色转型的中长期规划。政府应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绿色服务业的中长期规划,并将环境指标纳入到服务业总体规划中,从总体上指导服务业的绿色转型。二是制定服务业绿色转型的专项规划。在制定服务业各行业的专业规划时,要结合绿色经济时代对服务业各行业提出的挑战,将绿色指标纳入到规划中。如在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时,要高度重视和发展循环型物流业,即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追求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生存和协调发展;在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时,大力推进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使旅游的资源环境贡献消耗比达到最优;等等。
2.全面推进服务业的绿色升级
一是对服务主体实施绿色化管理,在宾馆、饭店、交通运输、商贸等传统服务行业中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认证、生态文化创建等,从企业自身层次上贯彻绿色经营理念,实现物质循环流动并抑制污染发生。二是实现服务途径清洁化,比如开展绿色营销、电子商务、开辟绿色采购通道、引导绿色消费来创建绿色化服务途径,餐饮宾馆业,通过开辟“绿色客房”、开设绿色餐厅、提供打包服务等清洁化服务途径,交通运输业可通过发展轨道交通,使用现代绿色交通工具等实现服务途径绿色化。三是大力开展绿色营销,通过绿色消费知识教育,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绿色消费知识,提高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合理绿色消费结构和多样的绿色消费方式。四是加强与其他产业生态耦合化,构建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和其他服务部门之间的物质循环、废物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经济链,逐步形成产业循环圈,在宏观层次实现循环经济同时促进服务业绿色化建设。
3.以促进服务企业绿化为落脚点,全面落实服务业绿色转型
企业既是服务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者。因此,促进服务企业绿色化是我国实现服务业绿色转型的落脚点。对此,政府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企业绿色意识。二是制定相关制度,促使服务企业服务生产绿色转型。三是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迫使服务企业绿色转型。四是努力加快服务企业的绿色认证,拓宽绿色服务市场,政府应鼓励或牵头相关企业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有利条件。
4.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扩大绿色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我国绿色服务业还是幼稚产业,需要通过政府采购这样有力的手段重点扶持。要把保护环境的绿色采购理念作为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加以明确,并制定具体的绿色采购制度,包括绿色服务的认定标准、认定机构、服务产品清单等。这些意见,对促进绿色服务业发展,扩大绿色服务业的市场和消费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逐渐扩大绿色服务业采购范围和加大绿色服务业采购的力度,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最大程度地释放绿色服务业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