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历
现 任:北京海渤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 任:成业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学 历:西安交大管理学博士
经 历:1996年起从事房地产市场研究与前期策划工作,是房地产投资顾问资深专家。
近年完成项目:北京小户型公寓项目——城市出品;北京高端服务式公寓——安福大厦;北京北部大型居住区——领秀硅谷等20多个项目。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1991年秋天,美国记者费尔·朗顿(London)在《时代》(Tim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人的梦想》(The American Dream)的文章,文章提出了三大观点:
1、当今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还是汽车的社会
2、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城市
3、我们是否遗弃了我们居住地的过去
民间团体委员会组成了名为“新城市者”的小组,开始对朗顿的观点予以实证,由此引发了覆盖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城市主义思潮。
1993年10月,美国6位建筑师在佛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召开了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与会代表有17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发商。标志着新城市主义思想经过多年孵化终于破壳而出,新城市主义组织的集结成型以及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来临。
什么是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领域内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1、新城市主义并不“新”,而是对城市中心化的回归和提升。
2、新城市主义既是现代主义批判的产物,同时又集中了60—70年代各种建筑和城市研究的成果,如:混合利用、步行尺度、公共空间、密集社区等。
3、新城市主义的“新”的更大意义是媒体和众人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注,对城市问题的关注,它的“新”表现在对过去优秀成果的集成。
4、新城市主义的基本理念
针对现行政策法规和规划条例奉行功能分离、汽车占主导、忽视公共领域、漠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环境的倾向,新城市主义强调:
⊙ 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审视和解决问题
⊙ 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步行生活的支持
⊙ 公共价值重于私有价值
⊙ 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解析
——推行两种模式和把握三个尺度
推行两种模式—TND、TOD
1、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传统邻里开发模式,偏重于社区邻里层面的规划设计,同时强调历史感。
⊙ 社区的基本单元是邻里,邻里间以绿化分隔,邻里之间利用公交组织。
⊙ 五分钟的步行邻里规模
⊙ 优先考虑公共空间
⊙ 多功能复合。在一个邻里社区的5分钟步行范围内,各种功能达到均衡的混合——居住、工作、购物、就学、宗教活动与娱乐。
⊙ 精密交通网络,邻里内部交通要注重步行交通,街道断面的设计人性化。
⊙ 足够的建筑密度,以提高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从而相对降低市政 开发成本,增强社区活力。
⊙ 尊重传统的建筑风格
2、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交通导向开发模式,偏重于整个大都市区域层面,强调邻里与轨道交通融合的区域发展,注重公交系统建设。不同邻里间(区域内)利用公交系统;每个邻里间可以方便步行,使用自行车、滑板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到公交站点步行5分钟。
把握三个尺度,大尺度之区域,中尺度之邻里,小尺度之街区
1、大尺度——区域规划要考虑综合及可持续的发展
⊙ 路网设计与城市对接:当住区规模较大时,住区已不只承载住区内部交通,它还承载着城市层级的疏散;住区不能孤立封闭地自行设计内部路网,而应从区域的角度看待路网的设计与交通组织。否则,若城市路网过疏,易造成交通拥挤、堵塞。如果只在住区外围与城市驳接,会造成小区公交出行不便。
⊙ 公建配套要从政府宏观规划出发,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按照区域的整体要求配建,以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公建设施要与公共交通相连,提高可达性,利于共享。
2、中尺度—邻里、社区、交通走廊,邻里的规模适宜和中心突出
TND——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1/4英里(约400米)。
TOD——从交通站和商业组成的核心地区到社区边界 600米步行距离。
1)北美千篇一律的郊区蔓延,依托于网格道路的发展,造成的是同质的景观,没有中心的郊区使人在单调乏味中迷失方向。
新城市主义注重形成具有城市文脉特征的小城和具有明确的邻里中心的居住环境,利于形成认同感。
2)邻里规模(距离半径)是以人步行舒适度来衡量的,经过统计舒适步行距离大约为500米,但并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字。
3)邻里中的居住密度,居住密度随着接近社区邻里中心而增加。
4)对中心的需求和依赖性不同,如:有车族对公交站(甚至中心商业)的依赖性相对不强——影响不同房型在住区中分布的位置不同。
5)邻里中优先考虑公共空间。公众利益大于私人利益。紧凑私宅用地,创造公共空间;景观资源共享,提升住区的整体品质。
注重公共空间的创造。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做为公共空间可利用的资源;公共建筑占据重要的位置;街道是重要的公共空间。
私宅平分土地资源——紧凑住宅布局,创造出公共空间,基地内景观资源(小河)从少数人占有到公共空间的景观组成。
6)混合利用、多样化。针对雅典宪章主张交通、生活、工作、休憩四个功能区分割、相对独立的思想,新城市主义的主张者认为城市的特色来自对环境的混合使用,使居民、工作单位、商业活动等集中地融入邻里地区的生活中。
⊙ 不同年龄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构成(如老人和儿童的存在)为社区注入活力。
⊙ 不同的住宅类型——公寓、独户住宅、联排住宅等住宅在户型、面积和价格方面具有多样性是社区混合的前提。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据需要位于邻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时考虑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 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的混合,在邻里街坊内或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商店、绿地、中小学、活动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优点:方便生活,增加就业,减少上下班钟摆式交通,增加社区活力。
3、小尺度——街道、街块、建筑
1)街道。新城市主义的社区结构是通过对街道、街区和建筑的精心组织而实现的。
街道的组成和等级应该同时为小汽车和行人提供方便。从人车混行—人车分行—人车共存,最重要的是建立安全的步行系统。
街道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 街道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人行道、车道的宽度,景观分隔带的设计以及停车位的安排,除要满足小汽车通行、停放外,还要求能够为居民步行、休息和会面的场所的提供良好公共环境
⊙ DPZ认为最佳的街道空间比例位1:1,最大不超过1:6,树木可弥补街道过宽。
⊙ 为促进邻里交往和街道生活复苏,要求商业建筑,甚至各个住宅的入口面向街道。
⊙ 在街边应留出足够的建筑退红线,并设计一些门廊、凉棚、露台等建筑过渡空间,增强建筑与街道生活的沟通,注重人行道的设计是新城市主义街道设计的重点之一。
⊙ 交叉口是新城市主义街道设计的另一重点,通过减少人行道间的间距,降低车速。注重街道与广场、花园的结合,创造活动空间。
借鉴与启发
⊙ 街道作为社区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增强街道立面的丰富性,增强街道活力
⊙ 注重道路装置的设计如:中国住宅的管理形式与国外不同,多采用组团院落空间,要注重院落空间与街道空间沟通。
2)街块(区)适宜的尺度与规?模
⊙ 街区是表现建筑形式和城市空间的场所
⊙ 城市居住街区网格结构的尺度随居住建筑的尺度在不断发生变化
⊙ 新城市主义认为250-600英尺(75米-180米)的街区是适宜的
3)建筑形式
⊙ 住宅与公共建筑形式要不同,公共建筑做为地标性建筑
⊙ 建筑物的风格应与周边建筑语境相协调,应尊重当地的文化与历史传统
⊙ 有相应的条例规定建筑的高度、形式等。
朔州老城改造的新城市主义实践
朔州老城改造项目简介
朔州老城始建于秦汉,古称马邑城、鄯阳城,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朔州建市20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及重化工基地,朔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综合实力大大增强。2008年起,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浪潮的兴起, 市区两级政府为了传承雁北的历史文化、完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价值、营造宜居环境、彻底改变老城脏乱差的状况,启动了朔州老城保护性改造工程。山西金海洋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开发,北京海勃湾投资顾问公司担任总策划,北京东方华脉设计公司为设计单位,北京希埃希设计院担任园林设计。
该项目总体规划占地1500亩,改造规划用地858亩,新建部分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区域内规划了学校、医院、办公、会馆、酒店、客栈、商业中心、明清风格的商业街、中心花园、绿化带、运动健身场、面向不同年龄层的交流场所,以及不同类型的中式院落住宅,包括中式庭院住宅(四合院、L型合院、联排庭院、叠拼庭院)和中式低密度居住建筑。
该项目凭借传承千年文脉、再现古城风貌、融合现代元素的优势,2009年11月在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荣获“2009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影响力工程”称号,成为我国小型老城保护性改造的范例,作为旧城改造与宜居城市和谐共建的典范,受到省内外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新城市主义思想在朔州老城项目中的运用
按照朔州市提出的“建设雁北最宜居城市、最宜发展城市”的指导思想,朔州老城改造的规划设计,自始至终坚持了三个原则:即尊重本土的地理环境、尊重本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贯彻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1、注重与城市的关系-道路及社区空间
⊙ 尊重城市区域级规划,老城的四条重要轴线——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的商业轴,以及两条绿化轴线,与城市规划干道、阳街、开发南路和马邑路相连,与城市建立了便捷的交通联系。老城内电瓶车和城市中巴在四个城门口无缝对接。
⊙ 建立“都市核心带”,营造公共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优先设置,大型公建结合公交设置。如东门内的崇福广场,北门内的集中商业广场,都是作为整个城市的开发空间设置的。社区组团距商业中心区的步行时间在5-10分钟以内。
⊙ 景观资源共享,形成“开放绿轴公共空间”。
2、尊重、保护和恢复基地中原有景观资源。规划方案中,重点保护了辽金时代建成的崇福寺。恢复了明清建筑文昌阁。原有的街区、街道、城市肌理尽可能按原样保留。
3、道路设计中,注重建立安全的步行系统,将街道做为公共空间设?计。
4、各种等级的道路断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具备车行、步行、自行车、景观 绿化、居民交流公共空间等多种功能,注重街道的景观设计。
1)道路对景设计,公建形成的道路路口对景和住宅过街楼形成的道路路口对景。
2)道路立面的设计,包括沿街底层商业、过街楼的设置以增加街道景观的沟通、住宅的山墙处理及正立面沿街设计。
3)通过建筑立面特殊构件的处理,增强街道的活力
5、开放式住区,建立开放—半开放—封闭的社区体系
1)都市核心路和社区级干道互相开放。
2)公共设施是对外开放的,实现住区与城市的双赢。老城内设置的学校、幼儿园、医院、体育健身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生态园林广场、崇福寺、天主教堂等都是向整个城市开放的。
3)城市次级道路——目前有管制,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根据实际需要可调整。
4)封闭式院落组团是老城的典型特征,通过绿篱、艺术围墙、建筑立面形成的围合空间,保证居住私密和品质。
朔州老城保护性改造工程是迄今我国唯一一个整建制旧城改造项目,目前尚在实施中。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如何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融入新城市主义的精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