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已经不是新闻了,政府出台文件清理过剩产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些清理产能的文件并未发挥其应有效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唯GDP论的发展冲动,一些明明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却在地方纷纷上马,一些本该被拆除的项目还在生产。地方政府的唯GDP发展冲动已经成为清理产能的最大障碍。
清理产能已经是中央政策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清理产能就意味着有企业要关闭,这就像在地方政府身上割肉。一个钢铁企业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收入、就业和亮丽的政绩,所以在清理产能的时候,地方政府这个利益相关者就会站在企业一方,对于中央政策有所抵触,甚至于在暗下为企业打开“绿灯”。有些地方政府还为企业求情到上级主管部门。
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发展采取一些手段本不可厚非,但其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钢铁产能过剩就像“堰塞湖”一样,中央政府想尽办法疏导这个“堰塞湖”,但在地方政府的“阻扰”下,疏导工作并不顺利,而且“堰塞湖”的水位还在上涨,这就让本已脆弱的钢铁产业更加脆弱,也打乱了全国的棋盘。
被清理过剩产能中大部分是生产工艺落后且污染较大的,建设“美丽中国”就需要将这部分产能淘汰,淘汰产能不意味着企业消失,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产能集中升级,虽然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影响了当地经济,但这样的产业结构是可持续发展。而对于那部分打算“先上车再买票”的产能必须予以坚决制止,这是没有情分可讲的,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地方政府在唯GDP论下存有发展冲动,但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的时候不能短视,更不能置国家法律政策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