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学暑假的临近,社会教育机构开办的暑期补习班也扯开大旗,开始了新一轮“招生”大战,一时间各种宣传标语铺天盖地,真假难辨。有的社会教育机构甚至聘请了专门的招生专员,街头巷尾摆摊设点,争抢生源。(7月15日新华网)
其实早在2009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就共同发出了通知,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禁补令”一出,虽然使绝大部分的公办中小学不敢明目张胆地组织集体补课,但却给了各种校外培训机构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两年来,庞大的中小学假期补习市场更是让许多投机者纷纷入市,在规模庞大的校外补习机构中,具有真正办学资质,到教育部门备案的寥寥无几,它们大多数都是打起了擦边球,都是以教育咨询、培训机构的名义在社会上招揽生源。这些补习机构大小、规模不一,资质不明,真假难辨,成为了社会和教育部门心头难言的痛。
对待暑期培训班的态度,学生和家长的态度迥然不同,广大家长大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家长煞费苦心地给孩子“加餐”、“开小灶”,便成了他们对孩子施教的一个潜规则,而孩子在忙完了一学期的学习后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假期,却不得不不在家长的压力下盲目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社会对人才的盲目需求造成了暑期培训班的泛滥成灾,家长不切实际的“望子成龙”思想则对培训班的泛滥推波助澜,而相关部门监管的不到位、教育系统没有专门队伍对社会办学机构进行监管,进一步加剧了此类现象。
整顿教育培训市场,需要社会齐抓共管。首先,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不顾孩子实际需要,而一味的“求全”“求多”,如果要给给孩子选择培训班或补习班,就要选择有资质的、适合孩子的场所进行培训。选址民办学校时,可以先致电相关教育部门,查询该机构是否是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管理,并详细询问和实地考察其办学信息的真实性。
其次,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举办假期培训班的具体规则,对各类培训班的办学资质、场所卫生、安全设施、培训内容等设定详细标准,严格把关。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须报物价、教育部门备案并公示,对于以谋取暴利为目的培训班应坚决取缔。
再次,相关部门应对各类假期培训班的招生广告进行规范管理,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平台,方便群众和家长投诉和举报,依法严肃查处带有欺骗性质的招生广告。
最后,建议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幼儿园等单位主动占领假期培训市场,积极兴办各类假期培训班,吸引大学生志愿者、专家学者、退休教师、离休干部等担任师资,使孩子们能够开心快乐的度过一个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升学习能力的快乐假期。同时,建议由政府部门给予适当资助,使传递正能量的培训班能够越办越有生命力。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最美的回忆,别让盲目泛滥的暑期培训给广大学子回忆蒙上“灾难”的阴影。相关部门可以多渠道宣传、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理性对待假期补课行为,合理安排学生健康、快乐的假期生活,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宽松、愉悦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