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经济适用房专供市直机关,对于买房压力山大的普通民众而言,读到这样的新闻难免感到愤懑。据南都记者报道,不仅单套建筑面积不合规定,分配方案显示,该市经适房只面向河源市市直单位的住房困难职工,而所谓的住房困难就是指职工及家庭成员在市区内无房产。
以往针对经适房的批评,多基于局部的不公平现象,坊间流传开宝马车买经适房,前些年住建部官员坦承的确存在此类现象。在诸多类似新闻报道中,公众逐渐知晓以下事实:不符条件却可从政策受惠,收入较高的人可以购买,拥有多套房产的人也有办法买到,获得经适房完全产权后售出获利。富人从中得利而真正需要的人却被挡在门外,种种不公平现象让经适房政策备受质疑。
分析经适房政策的弊病,其中包括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分配不公,媒体对此类现象多有报道,就其实质而言,批评多指向规则漏洞。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丑闻背后,更应关注政策环境下经适房的性质转变。2007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7个部门联合发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适房住满5年补交土地收益后即可取得完全产权。持续多年的保障房还是商品房之争,从那时答案就变得清晰。规则漏洞加之产权下移,意味着经适房逐渐丧失保障功能。
缺乏保障功能的经适房政策,注定和政策初衷背道而驰。去年年初,广东发文宣布暂停新建经适房,北京市也明确提出“以租为主”的保障房方式,而调低经适房占保障房的比例,则已是普遍做法。自下而上,有关经适房退出历史舞台的呼声日益高涨。河源之所以作出普通民众没有申请资格这样的荒谬规定,并赤裸裸地将其作为公务员福利,或与当前的政策变化有关。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借助政策尾巴为特殊群体谋福利,在此丑闻中,宏观层面的政策公平已丧失殆尽,经适房乃至整个保障房政策,公信力又将面临考验。
近来各地出现不少类似丑闻,它们是政策离开历史舞台前少数人的狂欢,还是昔日问题的加码重现?回顾经适房政策,与该政策相伴始终的是来自民间的批评,经济学家茅于轼批评称:“它既不讲效率,更不讲公平,比赌博还要坏”。而早在2005年,广州就对经适房政策展开了大讨论,并得出停止建设经适房的结论。不能起到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作用,相反加剧了已有的贫富差距,这样的保障房政策不仅偏离了政策初衷,亦将影响社会整体的公平水准。如今弊端愈演愈烈,须知一地之乱象乃源自政策自身天然的漏洞,政策宏观构建迫切需要新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