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个性,非不能而不为也
时间:2013-07-02 10:35:05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蔡义鸿
随着中央密集出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城镇化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与城镇化发展相配套的房地产、新能源、低碳环保等产业也得到聚焦和放大。毋庸置疑,城市建设离不开产业配套、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宜居,且需要集中社会之力共同做好这些工作。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城市是否还缺少些什么?
笔者清晰记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邹德慈出过的一道谜题:他让助手在投影仪上打出了国内4个著名大城市的景观图片,让大家猜出它们分别是哪座城市。看着眼前以高楼大厦为背景的极为相似的城市影像,大家一脸茫然。邹院士说,这组图片是吴良镛院士收集的。吴先生经常喜欢拿出来让大家猜,结果完全猜中的人极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几十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邹院士也难以完全猜中。近年来,各大城市愈演愈烈的万达广场、商业步行街、豪华楼堂馆所,也对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案例实在是对我国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克隆病”的绝妙注解。
每个国家或者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面临着需要优先解决的主要问题,囿于财力、人力、物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得面面俱到。这句话对于城市建设同样适用。如果说我们前一阶段的城镇化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集中力量搞好城市建设,快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话,现一阶段我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塑造城市个性,还原城市特色和魅力,避免落入“千城一面”的窠臼。
就城市整体而言,城市个性含义广泛,可以是人文的、历史的、地理的,也可以是建筑风格的、城市格局的、民风民俗的。对比各地的现实情况,我们并不缺乏塑造城市个性的基本元素。从自然条件来看,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地理地貌风格迥异;从历史文化来看,我国源远流长,各地的文化古迹、历史遗迹异彩纷呈;从民风民俗来看,我国民族众多,各地的传统习俗、生活习惯各有千秋;从物质基础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
由此观之,塑造城市个性,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根据现实条件和城市建设现状,城市缺乏个性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制定者和城市建设者缺乏发现城市个性的视角、重视城市个性的认识、打造城市个性的思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东施效颦、贪大求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城市个性、城市文化、城市魅力被高楼林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工业开发等所淹没。
一个没有个性和魅力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没有个性和魅力的城市也是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对经济增长要素具有的吸引力、积聚力和增值力,来自城市建设的独特个性。一个城市越是具有吸引城市流动资产积聚的洼地效应,那么城市越容易获得较高的市场定价。这是各个城市坚持对个性不懈追求的重要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