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执法,晚上摆摊,武汉一名城管队员引起舆论关注。武汉市城管局洪山区分局召开发布会称,城管人员在执行“卧底”任务,通过“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小贩们的实际情况,近来已写下了数万字的“摆摊日记”。
武汉城管部门的“卧底说”甫出,顷刻导致舆论风向骤变:公众原本对摆摊城管的理解和同情,变成了对城管部门“借机炒作”的质疑。客观地说,网友对城管部门的说法感到突兀,提出质疑并非不可理解;城管部门委派执法人员“卧底”体验,也并非没有可能。不过,这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公众最终关心的问题是怎样破解当下的城管困局。
当下的城管困局主要表现为几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冲突,公众对城管的标签化、妖魔化,以及政府本身对治理效果的不满意。破解城管困局,城管部门当然应该有所作为。但是城管单兵作战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即便如地方政府所说,此次武汉城管部门果真开展了有效的“卧底”体验,这种举措最理想的效果,大概也只能是让执法者对小摊贩的生存状况加深认识,少一些粗暴和蛮横,多一些温柔和理解。不仅“卧底”式体验如此,此前轰动一时的“眼神”执法、举牌执法、“鲜花”执法等都与此类似,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微观层面的举措无法从根本上破解城管困局。
破解城管困局需要从宏观层面着手。一方面,为城市管理立法迫在眉睫。《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太过模糊,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出台一部权责明晰、指向明确的法律文本,才能让城市管理实现法治化和明确化,才能解决小摊贩的经营权限问题、城管的执法依据问题、双方的权利义务问题等,以法律之标尺厘清争执,缓解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势在必行。要破解城管在现行行政架构中的尴尬,就应该调整现有的制度设计。比如赋予城管部门更多的协调调度职权,以应对向城管部门集中的城市管理难题和矛盾。让城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是拆分工商、卫生、园林等部门的权力,而是综合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各方利益,实现社会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引车卖浆、艰难营生的小摊贩之境遇,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武汉城管部门耗费许多精力去摸查此事,固然彰显了态度上的积极性,但客观上讲不会有太大价值。可是,如果这种外围的“另类创新”在引发公众争议的同时,能提醒管理者正视城市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下定决心破解城市管理困局,那么“城管卧底”一事就会成为一个改革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