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要统筹城市布局和社会消费导向,避免沿袭发达国家只能在宏观、高能耗和高碳的格局下,寻求具体设施和单项技术低能耗和低碳的被动局面,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昨天在深圳提出上述观点。
何建坤同时还担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一职。昨天在深圳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上,何建坤表示,我国的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的差距不在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方面,而是产业结构和产品增加值率低,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技术等级和增加值率,是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他指出,很多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一些城市,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宏观高碳的格局,再向低碳转型,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比较长的时间。国内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技术的锁定效应,要用超前的部署和超前的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避免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沿袭城市的高碳模式。
同时,我们还要统筹城市建设的低碳化和智能化,两者要互相促进。智能化和低碳化两大趋势的结合,是我们当前城市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特征。两者的结合也会推动由化石能源为支柱的高碳体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能源体系转型的革命性的变革,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一个趋势。
当前在世界范围之内,全球低碳发展的潮流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也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在全球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下,借助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的技术条件,有助于促进我们低碳城市建设,同时提升我们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在未来的国际城市发展当中提升我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他指出,深圳有望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低碳城市建设当中打造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