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刘云山: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掌握群众
时间:2010-04-29 11:19:04  来源:《人民日报》 
 
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掌握群众

289bf099f2ee61c359b7aa1940ccf8b3.jpg

刘云山

  在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缅怀艾思奇同志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不凡业绩和精神风范,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更好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党的理论战线的忠诚战士。他1910年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青年时代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后,自觉走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道路。1933年,他参加了党领导的社会科学家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他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到延安,曾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任教,具体筹建和主持延安新哲学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在艾思奇同志一生的奋斗中,他始终坚持把自己的理论追求同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人民的命运、人民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毕生的使命。他致力于普及马克思主义,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为更多的群众所掌握。他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人民大众的思想困惑,针对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的迷惘、彷徨给予科学的解答,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为“普通的民众”和“前进的人们”服务。他致力于帮助人们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把理论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解决民族解放的一切认识上和战略上的问题”,推动人们学哲学、用哲学,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他的《大众哲学》等重要著作,一版再版,影响深远,引领一代又一代人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是为党的理论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一生,为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素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深入总结艾思奇同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可以得出许多深刻启示,最为突出的是: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推动理论走向大众、贴近大众、服务大众,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转变,说到底,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是艾思奇同志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党的近90年奋斗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来是党的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历来是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党艰辛探索和寻求科学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为了使中国人民掌握这个观察认识世界的科学工具,掌握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行动指南。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论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群众化”问题,强调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掌握了群众,就能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就能推动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始终是围绕人民群众掌握真理、运用真理来进行的,始终是围绕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需求期待来展开的,始终是围绕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实现美好生活的理想来深化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全过程,贯穿了我们党加强理论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了科学阐述。这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中国化、时代化为大众化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大众化是中国化、时代化的目的和归宿,中国化、时代化每前进一步,大众化就要及时跟进一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用更宽的视野来把握大众化的地位作用,用更高的要求来对待大众化的工作任务,在推进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更好地推进大众化,以大众化的深入发展更好地带动中国化、时代化,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巨大作用。要把大众化作为党的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继承弘扬艾思奇等老一辈理论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1.在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推进理论创新中不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添新内涵,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在这方面,艾思奇同志以自己的行动做了很好的诠释。他始终认为要根据每个时期的经验,“不断地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现实化命题。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大众化,必须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基础,继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为大众化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要深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打开理论新视野、开辟理论新境界。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入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要立足当代认真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智慧和养分,立足本国积极借鉴世界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博采众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运用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推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推进大众化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2.在深化理论武装、深入指导实践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武装头脑是用好理论的前提,指导实践是理论大众化的目的所在。艾思奇同志从事理论大众化工作,就是着眼于以科学理论掌握群众,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他反复强调理论要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开展理论武装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深入人心,指导我们成功应对挑战和考验,生动展现了理论大众化的显著成效。进一步发挥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作用,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理论武装,为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提供行动指南。

  深化理论武装、深入指导实践,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在运用转化上下功夫。要引导人们学习掌握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掌握这一理论体系所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把科学发展观摆在理论武装的突出位置,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引导人们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要紧密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实践,进一步加大理论学习的组织力度,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重大责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抓好工程成果的使用和推广,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理论普及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进行宣讲,帮助人们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

  3.在关注热点难点、着力解疑释惑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大众化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大众需求的程度。干部群众对理论的需求,说到底就是渴望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能从理论上得到解答。艾思奇同志的许多文章,是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来撰写的;他的许多著作,是在回复群众来信、解答群众困惑中完成的。近几年来,我们组织推出《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一系列通俗读物,深入浅出地回答干部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理论大众化的知名品牌。在当前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深刻变革调整的情况下,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人们思想问题不断增多。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更具特殊意义。

  关注热点难点、着力解疑释惑,要坚持正面引导、因势利导、深度引导,普及科学理论、深入解读政策,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出更多更好的通俗理论读物。要继续深入回答“六个为什么”等重大问题,加强理论阐释,明辨理论是非,引导人们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要紧密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集中回答好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和怎么看腐败现象等社会热点问题。要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讲清楚,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当前形势,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4.在用好大众传媒、拓展传播渠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何思想理论的广泛传播,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艾思奇同志在推动理论大众化方面之所以取得成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与注重发挥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的作用密不可分。现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手机等快速普及,越来越成为覆盖广泛、影响巨大、方便高效的新兴大众传媒,为开展理论大众化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用好大众传媒、拓展传播渠道,要求我们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结合起来,各展所长、形成合力。要继续发挥好报刊、图书、广播、电视在理论宣传普及中的重要作用,讲究宣传艺术,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办好报纸理论版,抓好理论书籍的出版,加强选题策划,丰富体裁内容,多推出读者愿看、爱看的通俗文章和书籍。要推出和办好广播电视理论类栏目,更好实现音视频手段同理论内容的有机结合,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广播电视理论宣传的品牌。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理论大众化中的作用,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成为理论大众化的崭新平台。要办好重点新闻网站理论频道,依托资源、品牌和人才优势,加强理论内容建设和个性化服务,努力成为网络理论宣传的骨干力量。要创建一批思想理论类网站,突出专业特色,形成各自优势。要不断探索网络理论宣传规律,准确把握网民的接受特点,善于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方式,推动科学理论更好地赢得网民、深入大众。

  5.在改进文风、贴近群众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文风好坏直接决定着理论大众化的成效。艾思奇同志正是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马克思主义,让人“不必费很大的气力就能够接受”,才赢得了广大读者。近年来,我们在改进理论宣传文风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成效。但文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进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真正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改进文风、贴近群众,关键是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推动科学理论的内涵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们感到可亲可近、可学可用。要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统一,体现真情实感、人文关怀,在情与理的沟通中产生共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理论的魅力。要善于把理论观点融入群众接受信息和学习知识中、融入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中,善于变大道理为小道理、变深刻性为通俗性。要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讲台让给群众、把镜头对准群众,增加互动交流,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要坚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在加快人才培养、壮大理论队伍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事业,人才为本。做好理论大众化工作,关键是要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理论人才队伍。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不是理论观点和内容的简单化,而是充满创造性、挑战性的精神劳动,需要理论工作者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学术功底,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有高超的文字功夫和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正如艾思奇同志所说:“写通俗文章比专门学术文章更难。”这也说明,推进理论大众化,必须有过硬的理论人才队伍作保障。

  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加强理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理论工作者要学习继承艾思奇等老一辈理论工作者的精神风范,深入学习掌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理论研究,潜心钻研、严谨治学,不断攀登学术高峰。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把学术追求同服务群众统一起来,把理论研究同理论普及统一起来。要提倡知名专家学者带头写通俗著作和文章,带头参加理论普及活动,努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同等对待通俗理论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对为大众化作出突出贡献的理论工作者给予表彰。要抓好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发挥好各级党委讲师团作用,广泛吸收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参与宣讲活动,努力形成一支扎根群众、联系群众的宣讲骨干队伍。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理论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工作交流,推广优秀成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理论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广阔舞台。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0年3月25日在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