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虚拟城市”都市化的新维度
时间:2013-06-02 12:20:52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GaiaVince 

    城市仅仅覆盖了地球3%的陆地面积,却是半数以上人类的家园。这意味着城市将人们比以往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城市中人们聚集在一起,在物质、文化、生物的层面上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城市之间的交通和通讯,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到飞机,使得商务遍及全球,缩小了人类世界,并使地球变成村落。

  与此同时,人类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切影响,也越来越同质化,而城市是最好的见证。城市的存在是普世的。我在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感觉很自在,因为它们十分雷同。也许有些城市更暴力,有些更冷清,有些更富庶,但城市的环境本质上千篇一律。在自然界,地球表面的风景却是如此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都市移民造成的结果不仅是文化上的,也是生物学上的——城市的熔炉正在基因上改造人类。在遗传学家史蒂夫·琼斯看来,基因多样性的传播可追溯到自行车的发明,交通上的便利鼓励了不同村庄和城镇的人通婚。但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却使得基因融合史无前例地加速。琼斯说,结果是现代人要比过去10万年在基因上更相似。

  基因和文化的交融渐渐消除了种族间的藩篱,也在许多不同背景下,催成了新颖的艺术、科学、音乐。城市人口的集中也带来更多的宽容,比如说,大都市中人们有更多信仰自由,更多公开的同性恋,更多女性工作。

  现在,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个人可以随时和公司、政府部门沟通,向成千上万人或者向特定的人群传播消息,于是,城市拥有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推特、Facebook等社交网络构成的网上“虚拟城市”,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城市从此不再局限于现实中的地理概念。网络论坛聚集了想法、兴趣相投的人们,就好像真实城市中特殊的俱乐部和咖啡馆一样。甚至购物网站,也和网络俱乐部一样,试图使交易个性化,并且发展出社区小店才会有的人际关系。

  “虚拟城市”同时拥有全球化和地区化的特质。我每小时都能接收到居住小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也能从韩国买到新的手机电池。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在网上交流想法,传播他们的艺术才能以及交朋友。 “虚拟城市”缩小了真实城市的距离,节省了在复杂空间旅行以及与陌生人交谈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虚拟城市”并没有代替真实城市中面对面的社交纽带和现实互动,也无法代替真实社会中,人们在作信任之类的价值判断时依靠的信息。

  “虚拟城市”也会带来种种问题。关于我们生活的种种,从来没有那么多信息一下子涌来。现在,一个城市人一天中平均能接收到的数据,比一个生活在15世纪的人一生中能接收到的还多。婴儿的数字出生平均要比真实出生日期早3个月,因为父母会在Facebook上贴出胎儿超声波照片,并且在孩子出生前为他们注册域名。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出于自己的目的,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

  这种对个人隐私的侵蚀有好有坏,却已经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美国超市收集的顾客数据已经可以让他们准确分析出,谁哪一天在什么地方买了什么;商店根据分析可以准确及时地向孕妇推销婴儿产品,哪怕她还没有告诉任何人。是不是很可怕?但是,警察也可以根据能源使用数据,分析出哪些住户在种植大麻;邻居也可以通过网上发现的信息,辨认出网络上或现实中的坏人。每次我们使用ATM机进行交易,或者登录某个网站,我们都在产生数据,而我们必须好好想想,谁拥有我们的数据以及它们是否应该被分享。

  (编译 丁宇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