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田园城市”运动与后现代城市畅想
时间:2010-04-12 13:05:2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秦小东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获得急剧的发展。汽车、高楼、电网、工厂……成为城市的直观象征。人们涌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城市发展给人类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诸如污染、拥挤、疾病、贫穷……城市化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把人类置身于一系列前所未见的矛盾之前,让人们反思自身,另觅出路。

一百多年前,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英国,一颗十分爱好幻想的大脑开始无限憧憬地描绘未来,他设计了改造现状并建立新型城市形态的一整套蓝图,并雄心勃勃地付诸实践。他的名字就是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这位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凭借其无以伦比的奇思妙想,让自己的名字从此刻进了几乎所有的城市规划教材。

霍华德与明日的田园城市

1898年10月,霍华德出版了其影响世界的《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1902年再版时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针对当时城市社会的种种弊端,比如污染、拥挤、贫困等现象,提出了将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建立田园城市的设想。

霍华德指出:“事实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只有两种选择——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而有第三种选择。可以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城镇和乡村必须相结合,从这种愉快的结合中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和新的文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不仅仅是一种城市规划思想,更是一种宏伟的社会改革方案,主张用逐步实现土地社区所有制、建设田园城市的方法,来逐步消灭土地私有制,消灭大城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事实上,霍华德理论的真髓不在于一个美好的设想,而在于为实现这一理想而设置的一套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为贫民窟城市建设家园城镇;为拥挤的宅院设置花园;在被淹的洼地建筑美丽的水道;建立一个科学的分配体制以代替混乱;建立一个公平的土地租赁体制以代替我们希望废弃的自私的体制;为现在监禁在贫民习艺所中的贫苦老人建立享有自由的抚恤金;在堕落的人的心田中消除绝望,唤起希望;平息愤怒的叫嚣,唤醒兄弟情谊和友好的轻柔音符;让强壮的手拿起和平和建设的工具,从而减少无用的战争和破坏的工具。这些任务可使许多劳动者挽起手臂,利用起那些由于现在没有充分利用而造成半数贫困、疾病和痛苦的力量”。

根据霍华德这种社会改革思想,1919年,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与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了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英国的“田园城市”实践 

凭借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在英国广为接受。从进入20世纪直到二战后英国城市的规划重建,“田园城市”思想无不渗透到决策者的大脑以及规划建设者的图纸中。

1899年,霍华德在英国组建田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以后改名为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Garden Cities and Town Planning Association),1941年改称城乡规划协会(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ion)。1903年,田园城市协会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1909年,国际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成立,由霍华德任主席,直到他去世。

莱奇沃思以世界上首座田园城市而闻名,其建造的目的在于解决城市生活中的肮脏和贫困以及英国19世纪末期农村地区的工作缺乏现象。为了证实霍华德的构想是可行的,田园城市有限公司于1903年开始在莱奇沃思3818英亩的土地上建造实验城市(1英亩约4047平方米)。田园城市的构想成为了现实,经营和发展这片土地所取得的利润以城市利益被归还,因而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应运而生。

建筑师巴里·帕克(Barry Parker)和雷蒙德·欧文(Raymond Unwin)被任命为第一座花园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师,运用霍华德的设计理念构建出了新的社区。他们1903年描绘的平面图中反映了土地分为商业及工业发展、不同的居住区以及一条农业带的使用原则。该规划为20世纪制定了环保标准。巴里·帕克和雷蒙德·欧文在英国相继成为了城市规划领域的先驱人物。他们一生中由于远见的设计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

在20世纪早期,莱奇沃思人口数量激增,部分原因是由于1905年举办的“廉价房展”活动。该重大事件挑战了建筑师们为劳动者设计经济适用房的能力,共吸引了6万多城市游客。继最初努力吸引各企业进驻莱奇沃思之后,该城市的工业也开始繁荣起来。建于1912-1920年间的Spirella大楼为著名的Spirella束身衣工厂所在地,该工厂多年来一直是当地工人的主要雇佣者。在其后的几年中,莱奇沃思在城市历史上经历了各种波折,其中包括地产的恶意收购。100多年以后的今天,该地产仍然按照首座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的创立原则经营着。现在由莱奇沃思田园城遗产基金会,一个作为慈善机构的工业与互助会拥有并经营。

继莱奇沃思、韦林之后,英国的城市建设与更新也都融入了“田园城市”的理念。有人把这称为“新城运动”。20世纪40年代,英国政府在首都大伦敦的外圈,规划设置8个卫星城,并扩建原有的20多座城市。此后,英国政府对新城建设做了更多的研究准备工作,1946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新城法”(The New Town Art),成为新城开发建设的指导纲领。

据称,伦敦新城建设体现了霍华德的规划原则,西方的许多著名规划师也都同意这种说法。此后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甚至加入了一张大伦敦规划图,并在图下标明:“田园城市思想运用于伦敦”。然而事实上,这些只是与“田园城市”形似而不是神似,根本没有触及社会改革的实质,只不过是用发展卫星城的办法,继续推进大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的嬗变与偏离

随着“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的蓬勃开展,其渐渐发展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除了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城市以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等,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

然而,这些城市的建设质量却参差不齐,或者可以说,各国各地的人们对霍华德的理解不尽统一。事实上,一直以来,《明日的田园城市》这本书就很少被正确理解。有些人喜欢以田园城市的支持者自居,却很少读或者没有读过霍华德的这本书。有些人按自己的主观想象或出于自己的实际需要,对“田园城市”进行误解或曲解。于是,书中关于社会改革的方案渐渐不为人熟知,更多的人谈起霍华德,想到的只是花园社区、城市绿地、卫星城市等等。有些人习惯于把“Garden City”翻译为“花园城市”。在杂乱、拥挤的城市中,谁不想有一个花园般的生活环境?于是不少人望文生义,以为这本书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并大加赞扬,从而把一种全新城乡结构形态的伟大设想,降低为一般人常有的憧憬目标。

以美国为例,英美两国渊源颇深,英国兴起的“田园城市”运动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英国的社会变革理想在商品经济繁荣的美国并没有受到青睐,在美国,“田园城市”入乡随俗,变身“花园郊区”,大大地促进了美国大城市的郊区化发展。

1907年,布利斯(W. Bliss)领导成立了美国田园城市协会。1909年在马什(Marsh)的主持下,在华盛顿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会议。马什在会议上主张对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实行分区制,并且主张将城市规划与广泛的社会福利改革联系起来,在郊区建立包括穷人和富人的住宅区,即建立英国式的田园城市,从而消灭中心城市的贫民窟。

这一建议立刻遭到了小奥姆斯特德(F.L.Olmsted,Jr.)等人的反对,他认为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长期而有效的手段,而不是社会改革的灵丹妙药。他主张在郊区建立同质性的居民社区,将富人和穷人分开。全国住宅协会(National Housing Association)的领导人亨利·维勒(Henry Veiller)也反对建立英国式的田园城市,而主张建立美国独特的“花园郊区”。因为建立英国式的田园城市,就要为下层人民提供住宅,从而损害资本家和地产商的利益。美国是实用主义的故乡,而不是基金的改革思想的发源地,美国社会主义思想孱弱,资本主义市场精神盛行,因而,英国式的田园城市是行不通的。因此,小奥姆斯特德的主张在会议中占了上风。

1914年,又有人提出,每一个美国家庭都有权利在只须花费其收入20%以下的情况下,就能住进一套体面的花园式住宅。维勒指出这一崇高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只有“那些收入丰裕的人们”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标准。他还写道,“城市的贫民窟不会在巫师魔杖的挥舞下变成快乐的花园”。

这样,田园城市的思想在美国就发生了嬗变,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在大城市以外建立独立的城镇,既有住宅区,也有工作区,既有穷人,也有富人。而在美国,田园城市只有住宅区,没有工作区,只有富人,而没有穷人。因此,美国的所谓“田园城市”实质上是“花园郊区”。这样,美国的田园城市运动就嬗变为“花园郊区”运动。

田园城市的思想还影响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城市政策。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解决美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再安置局的局长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曾提出要建立3000个“绿带城镇”,而在该局提交国会的报告中减少为25个,结果国会只批准了3个。最后这三个绿带城镇建立起来,它们分别是位于华盛顿市附近马里兰州的格林贝尔特(Greenbelt),辛辛那提附近的格林希尔斯(Greenhills)和密尔沃基附近的格林代尔(Greendale)。由于这一计划遭到私人企业的反对,被迫于1939年终止。虽然这一计划失败了,但田园城市思想对美国后来的城市发展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分散化成为美国城市发展不言而喻的指导方针,从而在郊区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百年之后,如今,中国的西部城市成都再次举起“田园城市”的大旗,不禁让人拭目以待。或许,在城乡一体化实践取得丰硕成果的成都,“田园城市”尝试会带来一次朝向霍华德的回归,开创出一条全新的城乡发展道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