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刘彦随: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应是一体的
时间:2010-04-09 16:23:3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彦随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人口多、农业效益低、农村底子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长期面对的基本问题。稳妥推进城镇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因农村人口基数大,即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60%,也仍有五六亿农村人口。因此,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两位一体的战略,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和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大量农村人口进城难安居乐业

城镇化是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注重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战略,基本是一条土地资源依赖型的道路。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为农村人口非农转移创造了条件,但也因城市房价飞涨、生存门槛日益提高,让进城农民“望楼兴叹”,难以安居乐业。大批长期进城农民工很少通过落户转为市民,致使土地城市化远快于人口城市化。国际上通常用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即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来衡量城市用地合理性,其公认的合理值为1.12,数值越大越不合理。1999—2007年我国的该数值接近1.8。

1995—2008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1.38亿人,同期城镇人口增长2.59亿人,农村人口转移进城的比重为53.1%。全国6.22亿城镇人口中农业户籍的农民工约占26.8%。可见,农村人口快速转移进城造成了虚高的城镇化率,也反映出我国城镇化质量不够高。在大量两栖人口长期存在和农村主体老弱化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农村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农村地区以大量宅基地废弃、土地闲置为主要特征的“空心村”问题日益突出,敲响了在战略上单纯追求城市化和一味把农民推向城市的警钟。

城镇化比城市化更符合农村实际

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城镇化重点放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镇,把具备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强调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支点。强调城镇化,是因为农民融入城镇就业与定居门槛要比大城市低得多,更符合我国农村实际。

农村孕育了城镇,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提供强大动力,城镇化加速发展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中心城镇对农村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有利于促进村镇联动发展,也符合农民需求愿望。在山东、河南问卷调查,80%以上的农民工愿意进大城市打工,但选择回家盖房或城镇买房。

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最大的内需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成为实现村镇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实践证明,城镇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作用越显著。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凸显农村地域多功能性,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科学发展。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是关键

城镇化不仅仅是城镇自身的建设问题,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着眼城乡协调发展大局,以小城镇和中心社区建设为龙头,以产业培育和生产发展为支撑,以农村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力提高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组织、产业与空间“三整合”,促进人口向社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发挥中心镇和中心社区配套服务与市场辐射作用,促进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的一体化配置。

加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亟须政府、企业与农民的良性互动。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无疑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口,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进城就业和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就业是民生之本,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随着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无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是因产业转型或年老返乡的农民工再就业,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关键是要加快政府管理体制与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多主体就业联盟,完善促进就业与创业的市场机制,有效推进职业培训制度化、就业服务社会化和城乡社保一体化。

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土地问题是众多深层矛盾和问题之源。破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和缓解耕地红线保障压力,重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土地资本化和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妥善解决进城农民资源双重占用及其土地权益保障问题。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平台,把着力点放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上来,实行城乡同地同价同权,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向国家新农村建设、保障耕地红线和统筹城乡发展“三位一体”的中长期战略,因地制宜、分区推进以“空心村”为重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逐步实现新农村建设社区化、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和农业现代化,让留村农民也能够以地为生、安居乐业。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