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5月29日报道,埃及驻华大使和埃及驻华使馆旅游处5月28日下午对中国男孩在埃及卢克索壁画上涂鸦一事作出回应。
埃及驻华使馆大使艾哈迈德先生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感谢和尊重,感谢他们关注中国男孩在游览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时在一幅法老壁画上涂鸦的事件。大使表示,那个中国男孩不道德的行为,是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无知的表现。
埃及驻华使馆旅游处也发布致“亲爱的中国朋友们”的信件,信件署名为埃及驻华使馆旅游处旅游参赞阿布先生。信件感谢中国朋友们对破坏文物的行为予以强烈的谴责,并称,“对于中国男孩在埃及文物上刻字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埃及文明不仅属于我们。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据南方周末网5月27日报道,5月24日,网友@空游无依在微博上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XX到此一游”几个字。涂鸦当事人身份被曝光出南京某中学生。当事学生家长随后通过媒体公开道歉,并请求大家原谅孩子,“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
5月27日,据新华网报道,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的中文涂鸦已基本清除。
如何对“到此一游”说不?
而继中国男孩在埃及景区“到此一游”后,有媒体报道称敦煌壁画被发现有人题字“到此参观考察”,这两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文明出游的讨论。5月28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上再次挂出《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同时发布的还有《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提及参观游览,遵守规定;习俗禁忌,切勿冒犯;爱护环境、请勿喧哗等。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的内容则更为详尽。其中指出,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这两个旅游文明公约并非首次发布,2006年已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
据《京华时报》5月29日报道,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时隔近7年再次挂出“公约”、“指南”并不是与近日埃及“到此一游”事件有关,而是为了配合《旅游法》的出台,希望在文明旅游方面做进一步的引导。“自2006年公布之后,这些年一直在提倡文明旅游,同时今年出台的《旅游法》中也有针对游客文明旅游的相关规定,国家旅游局预计会在今年上半年出台相关措施,主要内容还是以宣传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为主。”该负责人透露。
《旅游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第一部法律,2013年4月25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旅游法》第13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旅游法》能制止“到此一游”吗?据《检察日报》5月29日报道,“文明出游本属于道德问题,旅游法将其提升至法律层面,旨在提醒人们事关重大,需要引起高度警觉。”王惠静表示,如果不文明出游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或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必须依法予以惩戒,提升执法效果。但是,旅游法重在对游客权利的宣传和保护,其并没有就不文明出游规定游客的具体法律责任,“关键还是靠道德约束和有关部门的宣传教育。”
根据文物保护法,游客如果在文物上刻画破坏文物,将受到惩处。《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要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