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广州天河区有5条街道的环卫保洁外包协议到期,不过最终这5条街道都没有再举行保洁外包的招投标,而是由街道环卫站收回自己干。“目前收回管理的环卫工人明显感觉收入增加、福利也好了”天河棠下街有关负责人说。但是,“就是街道城管科及环卫站的工作量加大了”。
媒体以“天河5街环卫站重拾扫帚”的大标题报道此事。天河区是广州较早推出环卫保洁外包给专业公司,实行所谓“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管干分离”改革的。时隔8年,在外包合同期届满之际,陆续又把这项工作握在手里,宣布“自己来”,不啻是一种管理机制上的“复辟”,否定之否定的选择。这选择,明面上的理由有二:一是“否定”之后,比外包更省钱;二是,外包的签约公司不愿更新设备,跟不上市民要求。但实际上路人皆知的是,前段时间环卫工人提出待遇问题,外包公司对此沉默不作为,结果还是地方政府埋了单。现在,决策层不再做“冤大头”了,宁愿“工作量加大”,也不干代人受过的事情了。
毫无疑问,“重拾扫帚”是对“服务外包”的一种否定,但是,“你不行我自己来”的思维,恐怕也只能阶段性解决问题。从成熟的城市管理做法看,社会服务外包,是实现小政府、优服务的办法,国际上很多城市都在用,但并不像广州搞环卫保洁外包那样,搞到自己“损手烂脚”、“焦头烂额”。皆因这些城市进行社会服务外包的作业过程,并不是简单选择价低者得的招投标模式。他们对中标者的利润率、用工标准、设备甚至管理模式,都有严格的管理和稽核标准等,中标者只能利润合理化而不能简单的利润最大化,中标公司在行业中是“长线投资者”,不是“割禾青”的“关系投机者”。实际上,在失败了的“广式环卫保洁外包”中,我们看到什么呢?拖欠福利有之、包上包有之、缩员吃空额亦有之……至于某些中标公司的中标门槛之低,就更为行业人士所诟病了。
可见,“重拾扫帚”固然是对不成熟的“广式环卫保洁外包”的检讨,但是,却并不是真正在检讨一个管理制度的优劣,而仅仅是为了省心息事。且问:管理成本增大了怎么办?员工年龄老化了又怎么办?设备更新后闲置成本增加又怎么办?等等。这都肯定是未来的大问题。广式环卫保洁外包的“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思维,之所以没有“扫到底”,很大程度是整个监管模式的制度设计没有“扫到底”,而不是社会服务外包模式本身有根本问题。“重拾扫帚”能走多远?同样有个监管标准和制度设计问题,简单地“一夜回到解放前”,恐怕还是会吃苦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