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名片
【城市名称】山东省青岛市
【城市概述】青岛是中国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基地;是东北亚国 际航运中心、国际港口、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城市位置】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 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城市人口】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1.56万人,市区人口276.25万人,五市(县级)485.3万人。
【城市面积】全市总面积1090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
【城市定位】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青岛最近的总体规划将青岛定位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将青岛市的城市职能定位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优越的区位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明晰的发展前景,让青岛始终站在发展大势的潮头,引领着区域经济的走向。
经济强市 工业重镇
近期有一份报告显示,中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大省已“富可敌国”,比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或接近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等G20部分国家。有资料显示,山东的经济总量已接近沙特阿拉伯。这其中,有六分之一是由青岛贡献的。
青岛经济实力雄厚,是我国北方和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和制造业基地,是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青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1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4位。2006年,在社科院发布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中国城市排行中,青岛排在苏州和上海之后列第3位。
据初步统计,青岛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48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7亿元,增长10.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58.9亿元,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4亿元,增长19.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49元,分别增长9.3%、8.7%。
近些年来,青岛有效地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更新,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审视青岛工业发展百年历史,主要以“轻型化”的产业结构为特征。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培育汽车、石化、造船、港口等六大产业集群,以重型化为方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青岛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国际产业新一轮分工看,出现了将部分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势头。在此情形下,进入21世纪之后,青岛抓住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特别是日韩的工业转移,积极发展重化工业,使得重工业占经济的比例在2005年首次超过轻工业。
青岛还提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近些年,青岛坚持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围绕集群发展统筹规划、科学指导、政策扶持,逐步实现了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家电电子等重点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产业集群“吸盘”和“雪球”效应日益释放。2006年,青岛市安排产业集群重点项目40 个,总投资近700亿元。千万吨大炼油工程、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海洋石油工程、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等项目进展顺利。
“三大特色经济、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是青岛市2004年提出的战略规划,即大力发展的港口、旅游、海洋三大特色经济,以及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所培植的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无一例外都是一些高端产业,从而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其中,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强势拉动着青岛经济飞跃。
以港兴市 以市促港
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区位优势明显,其北接环渤海经济圈,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靠人口、资源丰富的华北、华中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具发展潜力的港口城市,与香港、上海构成中国黄金海岸的三大经济战略中心。青岛毗邻日韩,有利于招商引资,形成了以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河流域经济带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陆向腹地。
优良的区位加上优良的港口条件,成为青岛实现经济腾飞的天然资源。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建成后即被誉为东亚第一良港。目前,青岛港是由青岛大港(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和前湾港区等一类口岸为主体组成的国际特大型港口。港区处于疏港高速公路、胶州湾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等交通干道的起点。2008年,青岛港全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大关,达到30029万吨,同比增长13.31%。集装箱吞吐量达1037万标箱,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第10位。
青岛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这里,满载国际旅客的客轮升锚起航,驶向韩国仁川、群山、平泽以及日本下关。
青岛市很早就提出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并致力于港口经济的发展。青岛港依托区域优势和现有经济发展条件,实施“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拓展非洲”的全面开放战略,进一步开拓国际航运物流,力争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中心港;立足山东,沟通南北,辐射西部,建设沿黄河流域和环黄渤海地区物流中心。
按照山东省政府港口整合规划,“十一五”期间,山东境内的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将累计投资530亿元,形成以青岛港为干线港,烟台、日照港为支线港,威海港为喂给港的现代化港口系统。从2006年开始,青岛港北谋威海港,南联日照港,加强与日照港、威海港联系合作,与烟台港确立伙伴关系。“十一五”期间青岛港将投资212.2亿元(不含港航智能信息系统等投资) 加快港口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保税港区,逐步形成以前湾港区为主体、环胶州湾港口群为中心,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为南北两翼的港口布局,并规划建设邮轮母港。规划到2012年,青岛港口吞吐量将突破3.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0万标准箱,其中国际物流量将翻番。
总部基地 品牌之都
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啤酒,澳柯玛,双星,颐中,新希望琴牌,迎春乐,白雪(snowhite),喜盈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驰名中外的品牌,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都坐落在一个地方——青岛。青岛被公认为我国著名的“品牌之都”。
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获全国质量管理奖企业5个、全国驰名商标53件、中国出口名牌9个、山东名牌322个、青岛名牌401个。中国世界名牌、中国名牌数量均列全国和全省前列。来自青岛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青岛工业名牌企业经济规模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5%左右。
众所周知,品牌经济是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青岛市的决策层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断强调,青岛要继续推介、强化“青岛市最适宜品牌成长的城市”概念,打造“品牌青岛”的形象,借助不断升值的品牌无形资产,并促进品牌经济不断“裂变”,使青岛成为一个“名牌城市”。
有人说,“国门之内无名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走向世界,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接受的品牌才是名牌。青岛的知名企业很早就认识到,中国已加入WTO,必须要到国际市场上去,与大型跨国公司和强势品牌正面较量,接受更加挑剔的消费者的考验。
2009年,海尔集团宣布:将投资参与新西兰Fisher & Paykel(斐雪派克)家电公司一项股权融资计划,其中包括定向增发、股东配股和补充增发三部分。此计划完成后,海尔将获得该公司20%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新的大股东。
而海信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2009年海信在美国销售同比增长91%;在大洋洲同比增长62%,海信从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当地知名品牌;在非洲,海信与合作伙伴一起设立工厂,本土化经营,实现海信品牌销售额26%的同比增长。在加拿大,海信成功进入当地最大家电连锁公司的近500家门店。
再看青岛啤酒,“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一直是青岛啤酒的愿景。据了解,作为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青啤早在1972年就进入了美国市场,目前仍然是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亚洲啤酒品牌。
青岛以较强的经济实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较为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优越的招商环境,为青岛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中,青岛列北京、上海等城市后第九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位。
天然海滨 宜居之城
除却经济实力,青岛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作为一座海滨名城无比宜人的自然环境——山、海、城浑然一体,四季气候宜人,这样的优势必然赋予青岛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功能,同时青岛可以发挥港口、旅游、海洋三大特色经济,把青岛建设成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海滨旅游度假城市。
青岛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著名的游览、避暑、疗养胜地。人们常说,“泰山看山,曲阜看古,杭州看景,青岛则三者兼而有之”。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辉映出青岛多彩的身姿;海浪、彩帆、金沙编织着青岛靓丽的海滨风景线。
“绵长的海岸线、灿烂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娇媚的樱花和茂盛的法国梧桐、青岛啤酒和童话中的小房子、优雅的八大关和漫步的夜晚——这一切,构成了青岛的浪漫。那些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小街小巷,令你不由得把脚步放轻放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即使是随着性子任意闲逛都是很写意美好的。”某知名学者在游记里这样描述青岛带给他的感受。
除去碧海蓝天,青岛还拥有十分优越的人文环境。青岛在传承齐鲁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吸纳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精华,形成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多元交汇,中西合璧、开放创新的文化特色,如具有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容纳百川的海洋文化等。
近年来,青岛十分重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与发展。2009年迄今,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纷纷在青岛落地扎根:2009年10月,总投资额35亿元的唐岛湾海上嘉年华项目开工建设,这是一座集知识、趣味、娱乐、文化等近20种业态为一体,具有世界游乐业先进水平的主题乐园。同年11月,一期投资50亿元的青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在城阳区红岛街道奠基。该基地项目占地约3100亩,建成后可聚集动漫创意人才5000人以上,年产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业产品5万分钟以上,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迪斯尼”和文化科技产业“航母”。在青岛,像这样的大项目共有6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