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21 12:43:30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周戎
昨天,知名的财经女士叶檀通过微博发表了一个命题:“十年内中国无农业户口”。当然,这是专门针对当前户籍改革而言的。打破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让城乡居民合而为一,这是好事,拿叶女士的话来说,“用户籍区别身份是野蛮的制度,必须取消。”
然而,对这件事情关注得更多的,肯定不是城市居民,而是农村居民。对于当今很大部分农村居民来说,“农转非”一直是他们的一个“中国梦”。
延伸之意自然是,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全面实现“城市化”。
由这样的“城市化”,联想到现在正在实施的“城镇化”,难免引发阵阵隐忧。
现在从官员、学者到普通居民,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为:城镇化就是城市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把农民迁移进城市,把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城镇化与城市化画上了等号。如有专家学者就认为,虽然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3%,但与发达国家80%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后十几年内,我们的城镇化率也将达到80%,让80%的人成为“新市民”,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
想法固然是好的,然而人们却应该反过来想一想:
如果新型城镇化变成了完全城市化,正如不少人士高兴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化)战略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对于这群转移的农村人口,刚性的住房需求将撬动房地产业新一轮的发展。如此,与土地财政、房地产利润紧密相连的地方政府、开发商们有福了,而普通大众又将坠入遥遥无期的“房奴”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还将继续,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又将成为泡影。
如果新型城镇化变成了完全城市化,正如许多人士忧虑的,低学历、缺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农民工是不是还要永远地建房子,修公路,搬家具;另外,城市居民、大学生们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又该如何消解。如是,这个城镇化的过程就有如叶女士所讲的户籍改革的过程,“是对就业市场的考验”。
如果新型城镇化变成了完全城市化,又如更多人士担心的,没有了农村,没有了农民,我们吃什么?离开了大地出生土壤滋润,离开了日晒夜凉雨打风吹,现今的食品,已经成了规模制造、基因实验的工厂(场)速成品,从地沟油、塑化剂到毒猪、毒蛋、毒大米,中国的城市居民必然将练成“百毒不侵”的中国功。多年的经营城市、土地买卖,已经夺去了多少的良田美景、山清水秀。
所以,城市化只能是新型城镇化的其中之义,而绝不能是新型城镇化的全部之义。
有一个解读说得好,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所以,大力发展传统落后的农村村社、乡镇为现代化的新型城镇,使全国城乡统筹发展、共同进步,让农村劳动力回流乡村、安居乡村、发展乡村,也应该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