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莫让城镇化完全城市化
时间:2013-05-21 12:43:30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周戎 
    昨天,知名的财经女士叶檀通过微博发表了一个命题:“十年内中国无农业户口”。当然,这是专门针对当前户籍改革而言的。打破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让城乡居民合而为一,这是好事,拿叶女士的话来说,“用户籍区别身份是野蛮的制度,必须取消。”

  然而,对这件事情关注得更多的,肯定不是城市居民,而是农村居民。对于当今很大部分农村居民来说,“农转非”一直是他们的一个“中国梦”。

  延伸之意自然是,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全面实现“城市化”。

  由这样的“城市化”,联想到现在正在实施的“城镇化”,难免引发阵阵隐忧。

  现在从官员、学者到普通居民,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为:城镇化就是城市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把农民迁移进城市,把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城镇化与城市化画上了等号。如有专家学者就认为,虽然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3%,但与发达国家80%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后十几年内,我们的城镇化率也将达到80%,让80%的人成为“新市民”,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

  想法固然是好的,然而人们却应该反过来想一想:

  如果新型城镇化变成了完全城市化,正如不少人士高兴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化)战略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对于这群转移的农村人口,刚性的住房需求将撬动房地产业新一轮的发展。如此,与土地财政、房地产利润紧密相连的地方政府、开发商们有福了,而普通大众又将坠入遥遥无期的“房奴”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还将继续,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又将成为泡影。

  如果新型城镇化变成了完全城市化,正如许多人士忧虑的,低学历、缺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农民工是不是还要永远地建房子,修公路,搬家具;另外,城市居民、大学生们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又该如何消解。如是,这个城镇化的过程就有如叶女士所讲的户籍改革的过程,“是对就业市场的考验”。

  如果新型城镇化变成了完全城市化,又如更多人士担心的,没有了农村,没有了农民,我们吃什么?离开了大地出生土壤滋润,离开了日晒夜凉雨打风吹,现今的食品,已经成了规模制造、基因实验的工厂(场)速成品,从地沟油、塑化剂到毒猪、毒蛋、毒大米,中国的城市居民必然将练成“百毒不侵”的中国功。多年的经营城市、土地买卖,已经夺去了多少的良田美景、山清水秀。

  所以,城市化只能是新型城镇化的其中之义,而绝不能是新型城镇化的全部之义。

  有一个解读说得好,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所以,大力发展传统落后的农村村社、乡镇为现代化的新型城镇,使全国城乡统筹发展、共同进步,让农村劳动力回流乡村、安居乡村、发展乡村,也应该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