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讳言“剑桥毕业”折射就业理性回归
时间:2013-05-17 21:22:0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张玉胜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名校毕业生,找工作也很艰难。一位南大本科毕业生,去英国剑桥大学读研,去年11月研究生毕业,一回国就开始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我不想提到自己的剑桥经历,”她说,“很多单位不敢收,我也就不敢说。”(5月16日《现代快报》)

    “海外留学”,曾是令本人引以为豪、让国人艳羡追慕的求学经历,也是求职者增加简历分量、提高薪酬待遇的身价砝码,而如今却成了给许多“海归”者造成就业困扰的精神负担。南大本科毕业生刻意隐去英国剑桥大学读研经历、自我降低身价面试的现实,再次印证了这种略带几分无奈却有不得不直面的尴尬世象。

    “海归”何以沦为“海带(待)”?现实原因不外有二:一是“海归”们对高薪的过高期望让用人单位因心存忌惮而望而却步;二是企业基于岗位需要考量更青睐于适用对路的人才。正如某机械加工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所言,许多海归一上来就跟企业谈薪水,而且要价很高。“与其雇佣他们,不如招有专门技术的人才以及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如此看来,“海归”失宠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从表面看,“名校光环”的风光不再,似乎昭示着“文凭”价值的无奈谪贬,但透露出的却是人们对“高学历”由盲目崇拜到客观看待的观念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事实上,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早已是人们历经“文凭热”之后的反省共识。“海归”身份掉价正是从业能力升值的外化表现。

    其实,就学历教育而言,无论是在国内高等学府就读还是到国外名校深造,都不过是知识积累、智力开发和人格培育的教化过程,谋取高新还需有赖于个人适应环境和称职实业岗位的素质与能力。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在8000个受访者中,回国后第一份工作36.5%起薪不足4万/年,67.2%起薪不足6万/年;有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起薪达22万/年;决策层年薪比普通员工高36.7万/年。这无疑印证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至关重要。

    透过求职者对“海归”身份的遮蔽,人们看到了大学生对就业理念的落地回归。应该说,就当前的大学生教育与择业而言,凸出的短板当表现为“重智商轻情商”、“重知识轻能力”两个方面。这其实也是对大学生如何与人共处和怎样适应工作的重大考题。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天津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就提出了“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的话题,并引用了“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的中国老话,他寄语大学生要注重情商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提高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应当不失为对“海归”大学生的提醒与鼓励。

    当然,从求职者讳言“海归”并不能读出“读书无用”或“学历贬值”的异味,广学博览毕竟是实现人才价值的内在潜质。尤其是在许多企业已注重对储备干部培养的当下,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必然会有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务实起步、拼搏进取、展现价值,应当是包括“海归”在内大学生们追梦圆梦的立业之本。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