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千亩级家庭农场梦想更远大
时间:2013-05-15 07:44:41  来源:东南商报   作者:薛智谊 
    一大早,慈溪绿叶农场“场主”叶善根开车来到他位于掌起镇古窑浦村的农场。“这一片农场有1200亩,生产出来的七成蔬菜通过海通公司加工后,出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地,我这里相当于是海通的原料生产车间。”叶善根指着眼前的一片开阔田地对记者说。

  为海通公司种植订单蔬菜,由此进入全球食品行业产业链,绿叶农场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得到加强。随着“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在新型城镇化的广阔背景下,叶善根对自己的这个千亩级家庭农场,有了更大的设想。

  海通公司的“原料车间”

  车子沿着横贯慈溪中部的公路“中横线”行驶,路两旁是连片的蔬菜基地,田成行,地成方,田间道路和排灌沟渠齐全。叶善根的绿叶农场就在这里。

  今年44岁的叶善根在从事农业之前,做了几年的电脑配件销售。1995年,一家外资企业来慈溪收购蚕豆,他帮忙收购,并由此进入农产品收购领域。

  1999年,叶善根在掌起镇租了130亩土地种菜,2003年创立绿叶农场。“这里以前是一片盐碱地,当地农民宁愿去厂里务工也不愿种地。”叶善根说。

  海通食品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海通尝试“公司+农场”的模式。2006年,叶善根的绿叶农场,成为第一批加盟海通的农场之一。

  出口农产品要求高,为此,绿叶农场建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田间农事操作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生产资料采购制度,做到每一批农产品都有详细的化肥施用、农药喷洒记录,这些备案信息可供海通公司和农业部门追溯。

  “现在想通过种田赚钱就得靠能力,能力强的可以多承包些田地,能力差的可以少承包一些。”叶善根说,现代农业已经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耕者有其田”转变为“能者种其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对很多人来说,家庭农场是一个新名词,但在慈溪市农业局产业科吴科长看来,这个词早已不再陌生了慈溪市是家庭农场的发源地之一。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较传统农业那种散户形式,它扩大了经营规模,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解决了长久以来传统农业低、小、散问题。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吴科长说。

  土地流转促农业规模经营

  慈溪市家庭农场能形成今天的规模,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兴盛、个私经济发达,大量农民到工厂务工后不再依赖土地生活,土地得以流转。

  有了土地流转,像叶善根这样的种植大户才有机会包地种菜,继而成为慈溪第一批家庭农场主,当地农业也由此走上了现代化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吴科长介绍说,慈溪市的土地流转从1986年开始,土地流转政策经过多次调整,到现在,土地流转率已高达80%~90%。

  2003年,慈溪愿意种地的人很少,政府补贴给承包者,农业大户租一亩土地可得补贴100元。而现在,政府只补贴出租土地的农户。补贴以租期5年为限,5年以上每年每亩30元,第六年每年每亩40元,流转到2029年即承包期末,每年每亩补助养老金150元,目的是鼓励长期流转,使农业规模经营能长期进行。

  慈溪的家庭农场是市场主导的,土地流转费随着市场价格调整,有3年谈一次的,有5年谈一次的。绿叶农场和3个村签订了10年承包的合同,价格5年一定。目前商定的租金是前5年租金每年300元/亩,后5年每年350元/亩。而随着物价的上涨,土地租金现在已经涨到500~600元/亩,可农产品价格的涨幅却很小。

  吴科长表示,农业属于高风险产业,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很大,家庭农场的机耕路都是地方财政投资修建。2004年,慈溪市设立“中小农场发展基金”,每年拨款100万元,扶植家庭农场的发展。

  去年,合作银行贷款给家庭农场2.4亿元,而“农产品绿色通道”也方便了农场主报税。另外,除了国家的常规保险品种外,慈溪还有专门为家庭农场设立了15个保险品,涉及粮食、蔬菜、花木等。原来的农业补贴,所有农场都能享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