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绿色转型
时间:2013-05-12 22:34:0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1.97%,平均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而且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伴随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镇经济顺理成章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以高扩张、高耗能、高排放为特征的城镇化基础上的,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的过量消耗,环境的大面积污染,各种“城市病”的快速蔓延,已经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2年1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现在的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坚决走城镇集约开发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环保产业,创新投融资渠道,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实现城镇人口适度、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环境友好,进而实现城镇化的绿色转型,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绿色城镇化面临着政治推动、文明构建、技术进步、观念更新等多重挑战。再加上转型本身所具有的阶段性,城镇化的绿色转型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因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循序渐进地推进实施。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重点发展“两型”产业,推进城镇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大产业,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力度,整合空间发展布局,稳步实现城镇经济绿色增长。首先,继续加强对造纸、化工以及钢铁等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严格监督和控制,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减少“三污”排放;其次,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对“两型”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低能低耗且能发挥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再次,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环保技术水平。通过企业并购、资产重组、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多种方法,重新整合资源,着力推动经济效率低、污染排放多、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向低能低耗、集约和高效利用的“两型”产业成功转型。

    第二,创新建设模式,推进全民参与绿色城镇化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大力推广城镇节水、节能、节地、节材技术。协调好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相互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新城产业聚集和旧城人口疏散。结合城镇发展实际,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着力构建生态型城市综合体,搞好城市土地的立体开发。坚持以绿色城镇为导向,进一步改善能源、供排水、环保绿化、防灾治污以及综合交通等生态环境设施。积极做好城镇空间管治工作,有效防止城镇地区过度开发和乱开发。与此同时,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建立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共同参与的绿色城镇化建设机制。政府要起好带头作用,搞好绿色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企业以及个人参与绿色城镇化建设;企业则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绿色工艺和绿色技术;个人则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坚持绿色生活、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绿色城镇化必须是全民参与的城镇化,才能更早更快地实现。

    第三,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绿色转型,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对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进一步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监督和控制排污总量,建立城市排污动态考核机制;继续加大对城市绿色防护带、城市湿地植被、城市土地硬化与沙化综合治理和保护工作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开展城市重点区域生态修复与建设工作。今后,要构建以生态环境质量为重要评价指标的绿色城镇化综合考评体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的步伐。

    第四,建立健全绿色执法体系,以法制建设推进绿色城镇化。首先,在对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客观、合理的绿色城镇化的长远规划,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塑造绿色城市模式。其次,健全、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构建科学的绿色执法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我国当前城镇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的经验教训,适当提高城镇化的环保门槛,并且要加大绿色执法力度,切实保护绿色城镇化的成果。最后,维护城乡居民在绿色城镇化过程中民主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发动全社会为城镇化的绿色转型献计献策。此外,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鼓励和支持公众的绿色消费和环保志愿者行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