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问题令许多外国人开始离开北京,为留人才,甚至有企业发放了艰苦津贴;但另一方面,发展机遇和可观的收入,又令许多外籍人才舍不得离开。(5月8日 第一财经日报)
年初的北京雾霾天气肆虐,后来其他一些大城市也不同程度的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顽劣的空气环境正成为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在自然界任何打破平衡的行为都是危险的”,自然环境在给予人类发展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休养生息,新陈代谢才能吐故纳新,良性循环才能延续生命,环境的生理机制也遵循同一旨趣。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人类的急功近利势必造成生态的失衡,污浊甚至有毒的雾霾天气便是一明证。出行畅通、自由活动是市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恶劣空气面前,佩戴消毒口罩、早晚少开窗是躲得了和尚躲不过庙,治标不治本。人定胜天的想法毕竟唯心味太浓,防御的措施不是长久之计。高质量的生活需要有清新空气的陪衬,市民内心对于恶劣环境的恐惧会引致连带的负面效应,以至于一些高学历高收入的家庭都开始出走北京、离开中国。高素质的人才流失不是新近来的现象,但恶劣的空气着实是导火线之一。练就百毒不侵的本领不现实,前途和未来的发展也是制约因素,从雾霾的引发因素分析,现时的环境治理尚需抽丝剥茧,各个击破。
首先,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汽车尾气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工业废气更是“大户”,2012年全世界燃烧的70万亿吨标准煤中,中国就占了51%;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也脱不了干系。就目前现状来看,汽车行业、重工业领域均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严惩严治不客观,主导部门需要转变思路、调整方向,实现产业与环境结构的均衡,推行绿色能源、清洁生产、减量排放。
其次,大气停滞现象也会让颗粒物无法疏散,水平方向看,是城市高楼之间的间距越来越逼仄,垂直方向看,是建筑物高度的攀比愈演愈盛。自然本无情,人类不规律的活动才是罪魁祸首,房地产的开发、城市功能区的规划设计需要贴近实际,也需要切实以人为本,毕竟取之于民也须用之于民。
此外,现在的家庭装修讲究浓妆艳抹,花重金买外表,殊不知,过度的装饰也会产生粉尘“雾霾”,生活在室内不仅有害于身体健康,也会增添清洁负担,这实质上是自寻接近雾霾的烦扰。
总之,治理雾霾需要各利益相关方拿出联手行动的勇气,这也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部门也需将环境业绩纳入考核范围,以眼皮底下、手边之处的民生问题入手,寻根究源,让自然环境与个人境遇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