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04 12:48:44
来源:西省南昌市文明办
“爸爸是开出租车的。一开始,我以为开出租车很好玩,还能赚钱。因为要给爸爸写档案,我才知道开出租车原来这么辛苦。星期天跟爸爸一起出车,一天下来光坐着都觉得累,可爸爸不仅要集中注意力开车,还要招呼客人。”这是南昌市青山湖区工人新村小学六(一)班燕娟建的“父母档案”。
工人新村小学725名学生,60%来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家庭。他们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父母忙于生计,文化水平较低,与子女沟通少,与校方互动也仅限于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对以农民工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工人新村小学来说,家庭教育曾一度是个盲区。因为一份特殊的档案,使原本缺失的家庭教育正在慢慢地回归。”4月19日,余微老师说。
2006年,工人新村小学开展了“我为父母写档案”的活动,要求学生们每周用一天时间,调查并整理父母的生活故事,给父母写一份完整的档案。起初,活动由班主任组织,2010年,学校制定了具体方案,在全校统一开展。学生给父母写的档案分3类:亲子档案,记录和父母之间的事情;爱心档案,捕捉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创业档案,写下父母在这个城市里创业的故事。班主任每个月至少开一次与此相关的班会,在班会上让学生们分享彼此父母的故事。
与此同时,每次班会,老师让同学们在亲子本上绘出表格,内容包括“感恩谁”、“理由”和“如何回报”。学生赵莹的表格里填着:她感恩父母,以前只知道父母是打工的,给父母写档案后,才了解父亲的工作是开摩的,母亲则是给别人家打扫卫生。
以前赵莹爱花钱,常买些零食和贴纸等小玩意,不愿和父母讲话,觉得“没什么可聊的,也不想去了解他们”。因为要完成父母档案,赵莹开始问父母的工作,主动找父母聊天,“知道了爸爸妈妈起早摸黑都是为了自己”。11岁的赵莹开始体贴父母,帮助做家务,并刻苦学习。她在“父母档案”里诉说:“有一次向爸爸要零花钱,发现爸爸手里都是一角和一块的零钱,突然明白了爸爸赚钱不容易。”赵莹不再乱花钱,并把零用钱攒起来买书。
一次家长会上,赵莹的父亲告诉班主任王华福,赵莹现在每个星期都会主动找他聊天,还帮母亲做家务。王老师说,这个以前贪玩、学习不够主动的孩子,在上星期三语文单元测试中考了全班第二。
“我给父母写档案”,这个活动的初衷只是想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养成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没想到的是,通过这个活动产生了意外的效果。工人新村小学校长黄春涛说:“在制作‘档案’过程中,通过倾听父母的生活故事,唤醒了孩子们感恩的心。孩子们了解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感恩父母,还会关爱同学,在家长之间也形成了互相帮助的氛围。”
“父母档案”活动促进了父母间的交流与沟通,青山湖区近百位热心家长主动与生活困难的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四年级的周霞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她从“父母档案”中发现同班同学彭慧玲也来自单亲家庭,每天下课后,彭慧玲都是形单影只地在家附近等妈妈回家。周霞和母亲商量后,每次下课把彭慧玲接回家。彭慧玲妈妈下班晚了,她就在周霞家吃饭。从一年级到现在,周霞妈妈俨然成了彭慧玲的另一个妈妈。四年级的陈与因父母双亡,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在同学刘意父母的关爱下,他找回了自信和快乐。同学们还自发组织“爱心小分队”,上门为家庭有困难的同学送去关爱。
“目前,南钢学校、京东学校、铁路二小等六所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我为父母写档案’活动,”青山湖区教体局局长胡小明说,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