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个城市“国五条”细则渐入“满月”,近期的楼市呈现量跌价滞、观望情绪加重等特点。新一轮楼市调控会不会成为一道价格“分水岭”,房地产市场又能否就此进入良性轨道?
从“绚烂”到“平淡”,开发商“曲线卖房”
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楼市躁动历历在目:一线城市房价连续10个月上涨。1月份,南京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上涨215%、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同比大幅上涨360%……
进入4月,随着“国五条”各地细则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成交量大幅回落,二手房成交遭“腰斩”;房价未见明显松动,价格趋稳;一线城市房源下降,业主出手意愿下降;改善型需求明显降低,刚需仍然较足。“以北京为例,3月份套均成交95平方米,现在为90平方米,刚需逐渐成为主力。”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称。
“4月份的成交量下滑是对3月楼市‘过度亢奋’的修正,也说明了市场观望氛围较浓。”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昇说。
楼市高烧暂退,但记者走访中发现,拖延开盘、捂盘惜售、“阴阳合同”等手段逐渐“冒头”。
--拖延工期、捂盘惜售。部分城市“国五条”细则中明确指出,对报价明显高于项目前期成交价和周边在售价格且不接受指导的项目,可暂不发预售证。
然而,价格、开盘时间未定,是记者在多个楼盘走访时得到的回复。大兴一家楼盘,原定3月底开盘的项目一直到5月还未见动静。尽管买房者多次质疑,但开发商只含糊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