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次推进搬迁工作
傅娜是镇安县永乐镇孙家砭村的村民,现住在孙家砭村的集中安置点,这个安置点共有53户,位于两山之间的一块平地,据孙家砭村支部书记介绍,原来的村民分散居住在山上,路远且地质灾害频发,非常危险。傅娜说她原来的房子就位于山后面,现在的三间土房子还在。
对于搬出山外的现状,傅娜说挺满意,她丈夫在外跑运输,他们希望多赚些钱,把新房子装好,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老房子在半山腰上,离县城太远了”。
镇安县有近10万人居住在高寒偏远、洪涝灾害频发地段。据县陕南移民搬迁办公室主任刘永和介绍,经过详细调查摸底,镇安县确定了十年搬迁2.5万户9.5万人的目标,占全县总人口的33%。明确前五年优先实施避险搬迁、后五年着重实施扶贫搬迁和生态搬迁的思路,梯次推进搬迁工作。
据了解,自2011年5月两年来,镇安县共完成投资8.54亿元,占计划投资9.22亿元的93%,启动实施6150户26012人的搬迁安置工作,分别占计划任务4600户17700人的133.7%、147%,其中集中安置5308户、多层楼房化安置1761户。2013年,该县明确以“一城两区五镇”为重点,全面统筹,全力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各项工作,切实提高镇安城镇化水平。
整合项目破解资金难题
镇安县陕南移民搬迁办公室主任刘永和说,建设资金来源分成三大块,一是整合部门资金,实行联建。整合工赈移民、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地灾和土地整理项目资金1.24亿元,用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减轻搬迁户负担;二是吸引社会资金,实行帮建。重大项目区、重点企业附近的集中安置点,结合工程移民,采取政府供地、业主建设的方式,完善基础及公共设施。县上瞄准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吸引了70多名能人大户返乡投资社区建设。三是用活政府资金,实行扶建。成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大力开展项目修地及土地整理活动,通过实施镇云一体化项目置换出一部分经营性用地,进行融资,大力支持移民搬迁工程建设。
但刘永和同时说,镇安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财力十分紧张,按规定落实配套资金难度较大。加之,建筑原材料价格和人工费上涨,建房成本增加,各项目建设债务化解困难。他说,目前多数集中安置点只解决了给排水、安置点内道路硬化、电力线路等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大配套”建设相对滞后。
“六个带动”能否解决致富难题
据介绍,镇安县围绕城镇化,在搬迁过程中突出“六个带动”,实现有土有业安置。一是机制带动。围绕集中安置点建设,结合小流域治理、国土整治等项目,采取“组自为战、户自为战”,修建基本农田,付给群众相应报酬,并将土地流转给农户,实现户均0.5亩口粮田,做到有土安置。二是项目带动。围绕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旬河水能梯级开发、午峪绿色工业集中区等重大项目,配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工程,带动项目区搬迁户就近就业。三是商业带动。支持茅坪、西口、青铜等22个集镇安置点建设成商业街区,鼓励搬迁户从事商贸流通服务业。四是旅游带动。围绕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塔云山等生态旅游景区,东西部两大旅游环线,鼓励景区沿线搬迁户发展农家乐,从事旅游产品加工及销售业。五是产业带动。采取“抓大放小,有取有舍”的原则,根据移民搬迁规划区布局,我们对每个搬迁生态集镇配套一个生态产业、一户龙头企业,让搬迁户逐渐转变为产业工人。六是劳务带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做优“镇安家政女”、“安业清真餐饮”等劳务品牌,做好搬迁群众的转移就业工作。同时,对迁居到城镇及中心社区的搬迁群众,开发社区管理服务及公益性岗位,帮助群众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