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央企施工与地方矛盾激化现象引人深思
时间:2013-04-22 19:43:58  来源:中青报  作者:崔丽 

    棍棒向村民头上挥去,拳脚向村民身上踢去……如此充满血腥、暴力的一幕,竟然是央企员工所为。

    4月14日上午9时左右,中铁十三局一项目部在铁路施工中,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八里村村民发生冲突,300余人被曝殴打村民,9人致伤住院观察治疗。

    这一暴力事件引得舆论大哗,纷纷谴责中铁十三局一项目部员工向村民动武的粗暴行径。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全面介入调查处理过程,受伤人员正及时治疗,双方正在做善后工作。

    审视整个流血、冲突事件的前因后果,无论缘何起事,可以肯定地说,中铁十三局员工棍棒交加,靠暴力开路,乃至酿成流血冲突事件,都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抨击,打人行凶者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

    实际上,剖析这一令人震惊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缘于作为中央企业的中铁十三局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因为,作为企业社会公民,应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第一要务和最大的社会责任。

    固然,客观分析造成这一事件冲突的原因,双方各自有话要说。事后,中铁十三局一项目负责人承认打人,但强调说“事出有因”。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所属的中央企业,实力强大,参建了青藏铁路、京九铁路等国家大型铁路施工。在公司网站上,大大地书写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这个攻克了无数艰难险阻的团队,或许想不到会被“征地拆迁”这道门槛绊住腿。

    自去年7月进场至今,其所承建的宁西铁路施工举步维艰。项目负责人一肚子委屈:国家进行铁路建设,却得不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当地百姓也有苦无处诉:补偿低、补偿款不落实,以后生活怎么办?

    在一些地方,施工方与被征地群众之间的矛盾已到了针尖对麦芒的地步。一方面,承担路桥、管道建设的施工企业时间紧、任务重。摆在中铁十三局眼前的,是承建的宁西铁路要求2013年底前必须开通两个区间近30公里路基,完成产值5亿元的艰巨任务,才能最终确保工期目标。当年,作为中国建设的第一条跨国输气管道,长达1833公里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工期仅有28个月,出任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的孙波曾立下誓言:头拱地也要完成。对这些大型央企来说,工程施工必须按期完成,责任重、压力大。

    另一方面,由于修路、架桥、铺管道,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农田、耕地,改变当地百姓固有的生活和生产样貌,尤其是失地农民,更增添了对未来生计的担忧和顾虑。拆迁补偿标准低、补偿款不落实,如果不从解决农民现实和未来生活生产保障角度着眼,的确无法令百姓心甘情愿支持工程建设。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怨气,村民们把承建单位当成房地产开发商,时常发生阻挠施工、干扰工程建设的事情。

    当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终有一天,如同火山喷发,演变成谁也不愿见到的棍棒交加的一幕。然而,无论因何原因,中铁十三局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央企,持棍棒向乡亲们头上挥去,其暴力行径都是该受到严厉谴责的。

    实际上,中铁十三局发生的这起与当地百姓暴力冲突事件,并非个别案例,征地难、拆迁难、补偿难、安置难、环保难,已成为铁路基建、油气管道运输等大型企业施工中面临的首要的普遍性难题。

    去年12月底,笔者曾实地去中缅管道国内段现场采访。中缅管道经滇、黔、桂3省区,沿线断裂带密布,地震活动频繁,而且多为喀斯特地貌。然而,对负责管道施工的中国石油管道局而言,最难的并不是严峻的自然环境挑战,而是管道所经沿线地方的征地、拆迁工作,形容为“难如上青天”并不为过。

    记者一行前往云南楚雄一村庄采访时,当地村民看有车队来,立即围来一群人,带着盆、拿着锅,甚至有村民索性躺倒在路中央,阻挡车前行。

    此情此景,令人感慨唏嘘。云贵地区山多水多土地少,农民惜土如金。同时,因土地补偿方式比较繁琐,征地协调难度大大增加。当地施工的管道局专门要有一个人,负责与当地政府、村民的沟通协调工作。

    冷静分析发生在潢川县的这起暴力事件,员工与村民拳脚相向,从某种程度上,双方都成为征地拆迁、补偿这一社会矛盾爆发点的受害者。解决征地拆迁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有赖于政府不缺位、不失职,从政策、法规层面及时处理解决征地拆迁纷争。

    在这些矛盾纠纷处理中,虽然当地政府应承担起更大责任,但作为央企并非可以无所作为,袖手旁观。实际上,为利益相对人创造和谐友好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承担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是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央企业要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创造和谐企业的表率”。

    央企要切实树立和深化企业社会公民意识,把社会责任理念化为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遗憾的是,有的央企把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扛在肩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所忽略,或者对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参悟、领会、贯彻不够透彻。

    当下,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联合国于2000年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普遍的共识是,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应该包括多重内涵: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道德标准,对人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值得称道的是,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跨国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发挥好优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正成为越来越多央企的价值理念。

    这些“走出去”的央企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在当地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对所在国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帮助该国建设交通网线、通讯设施,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与该国一起建设学校、医院等,发展文化事业,赢得当地百姓赞誉。显然,如中铁十三局,有些央企没有履行对国外对等的社会责任标准。

    可以看到的是,在国内,正有越来越多的央企意识到,要做优秀的企业社会公民,必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中国石油在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大力开展智力教育、产业扶贫工作,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赢得一片赞誉。足见,央企只有以以人为本的情怀、构建和谐的努力,付出真心和爱心,才能获得当地百姓的认同和支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