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芦山地震再敲建筑原则警钟
时间:2013-04-22 19:23:30  来源:北京晚报 

    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又是四川。

    地震总是突如其来的。这一次地震震中距2008年四川汶川仅仅140公里,地震局仍然没有任何预报。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这个问题只能由地震局专家回答,只能由地震实践来检验。如果气象局报的天气预报不准确,人们可以说三道四。地震根本没有预报,人们却无话可说。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就是这个样子,说什么也没有用。

    在地震无预报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的工作仍然很多,主要是两件事情:一是震后的紧急动员,抢救受灾群众生命;二是灾后重建家园。

    这一次芦山地震,不幸中的万幸是发生在星期六的8时2分,人们大多周末休息,没有上班、上学分散在各自家中。8点多钟,很多人也已经起来或出门上街,多了几分钟逃难时间。当然,最主要的是地震只有7级,比上一次汶川地震小了1级。这一级关系重大,多少人逃过了生死一劫。

    从报道中,我们知道已经有18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上万人受伤。我们对逝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表示关心和慰问。

    地震中死伤原因基本上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所致。因此,无论是家园重建,还是新建任何建筑物,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不能低于8级,这是一个不能动摇的原则。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王贵祥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他批评中国建筑界的问题,希望能够与世界多一点联系,少出一点连“建筑三原则”都搞不明白的笑话。起因是他在本世纪初,看到一本国内权威的建筑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开篇就说,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实用、美观”建筑三原则。王教授指正说,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提出的是“坚固、实用、美观”三原则,在后来的建筑理论发展中,又渐渐演绎为“持久、便利、愉悦”三项基本原则。这本应是建筑学专业领域的常识。

     “坚固”也罢,“持久”也罢,到了中国某些建筑界专家那里变为“经济”,这可能有其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原因,这里不进行深入探讨了。我看今天的建筑,还是回到2000年前的建筑三原则为好。如果不能坚持三项基本原则,至少坚持第一项原则,坚持“坚固”、“持久”,而不是偷换为“经济”。各行各业这些年讲经济太多了,讲得有点过头了。建筑不讲“坚固”,不讲“持久”,只讲“经济”,那是抗不住8级地震的,7级地震也抗不住。

    芦山本来是汶川地震时的重灾县之一。5年时间过去了,一次7级地震,又检验出有那么多房屋抗不住地震,需要认真找一下原因了。现在中国的钢铁、水泥生产过剩,政府可以对地震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实行一些特殊政策,提供一些免税甚至补贴的钢筋、水泥,让中国人居住的房子更加坚固一些,普遍达到抗8级地震的标准。住房坚固了,遇到地震时就能够少死少伤很多人,这里有经济账,也有政治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