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委员会战略合作机构、委员单位正大集团尝试的“企业+农户”新模式,实现了正大集团养殖项目的最初理念——“让农民当老板,正大为农民打工”。以下为人民日报对相关理念与实践的报道。
原标题:泰国正大集团为农民“打工”(脱贫致富在国外)
如何扭转个体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从大型跨国公司泰国正大集团的经验来看,最科学的办法是企业“将资金、技术及市场同时提供给农民”。
正大集团的第一个养殖项目基地 “农花农业村”,坐落于距泰国首都曼谷120公里的北柳府。36年前,当地农民主要以种植木薯为生,每户每月的收入大约为400—500泰铢(1泰铢约合0.2151元人民币)。由于作物本身的特性及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与技巧,种植木薯一度造成当地农田土壤地力贫瘠。眼看着赖以生存的土地颗粒无收,农民们心急如焚。1977年,正大集团在当地搞起了周期为30年的养殖项目——“农花农业村”计划,开始进行“企业+农户”新模式的尝试。
正大集团副主席阿杰瓦·陶兰安达博士向本报记者介绍了这一模式:由正大出面担保向银行贷款项目资金,正大再依照市场价为农民提供优质的鸡苗、种猪、饲料以及技术指导,最后按协议价收购农民手中的鸡蛋和生猪。当时,正大集团从农民手中购得了800莱(1莱约合1600平方米)土地,由正大作担保将土地抵押给了泰国盘古银行进行贷款,再将贷款得来的资金交到农民手中,用来发展该项养殖项目。同时,正大给每户农民分配25莱土地,20莱用于种植玉米等饲料作物,其余的5莱用于饲养鸡、种猪及生活用地。资金和鸡苗、猪苗都到位后,农民们便开始自主饲养。
在项目启动阶段,为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正大为农民发放3000泰铢/月的生活费作为基本保障。正大还成立了“农村扶贫基金会”,为学生和农民的饲养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解决了重要的技术难题。7年后,该养殖项目开始进入收益阶段,正大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农民手中的鸡蛋和生猪等,农民则用所得的收入向银行偿还贷款。
“农花农业村”的农民10年内便还清了贷款。在项目后期,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成熟的农民们成立了联合公司进行独立经营。此后,“农花农业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养殖场运转有序;一度贫瘠的土地再度变得肥沃;农民们住上了别墅、买了汽车,摇身一变正式成为了正大的供应商和客户。农民们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实现了正大集团养殖项目的最初理念——“让农民当老板,正大为农民打工”。
陶兰安达博士表示,正大的“企业+农户”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为农民提供了资金、优良的种子饲料、先进的技术及稳定的市场。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曾这样说,“农民之所以穷,是因为要承担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正大把风险接过来,组织生产、保证销售,用科技和市场来化解风险,实现多赢”。
如今的“农花农业村”已经是第二代人在经营,收入较可观的农户的年收入可以达到百万泰铢。据了解,泰国共有超过4000个农户在正大集团的带动下逐渐富裕起来。正大集团的种植项目在肩负起帮助农民成功脱贫致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企业的自身发展提供了良性保障:农民成了企业稳定和安全的供货客户,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正大的经验已被引入中国。据介绍,正大集团2009年在北京平谷县开始试点养殖项目,成立了北京平谷现代蛋鸡养殖基地,周期为20年,该项目将于今年起投入生产。
(人民日报曼谷4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