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牛凤瑞
日前,“从投资驱动到民生改善”高峰论坛暨信达证券2013年投资策略年会在北京威斯汀酒店举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在会中表示,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但没有房地产的支持,城镇化将成为空话,从长期来看,商品房成交价格涨涨落落是常态,不要希望一个直线,但商品房价格上涨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以下是演讲实录:
牛凤瑞:新一届政府对新的城镇化有了新的探索。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想越过去不可能。城镇化的进程客观上是历史的过程,同时城镇化又是历史结构、利益结构大变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城镇化政策有利于协调各类社会关系,减少城镇化社会成本。
城镇化是人类共同的社会活动,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提高全民福祉。我国的城镇化当然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要以人为本,这不需要争论,如何做到以人为核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改进。中央提出积极稳妥的城镇化是2000年年初提出的,中间13年尽管没有人直接否定它,但政策层面上是在自觉限制它。我们一直有中国城镇化的冒进论、超前论,超速论,就反映了这种思想。
城镇化率不是越高越好,这是目前时髦的口号,但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较低的城镇化率而实现现代化的。基于国情,我国应有一个较高的城镇化率,我们现在仅仅是百分之五十几,城镇化进程总体严重滞后,非农就业率已经超过了60%以上,非公产业化率已经超过90%。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滞后还是冒进的?通过数据可以表明,如果中国城市化率达到80%,那么中国农村人口还剩3亿,而美国全国人口就3亿。如果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0%,中国农村人口是6亿,与中国50年代的全国人口数量持平,这是中国的国情。不是速度越高越好,难道是速度越低越好?不同的历史起点会有不同的结论。
目前还有一种口号叫城镇化要从速度向质量转型,中国喜欢时髦,转型就是时髦。中国城镇化速度快,质量在提高还是在下降?如果城镇化质量没有下降,我们是通过人为地限制速度,以速度换取质量,还是在正常的城市化速度推升过程中提升质量。这是两种思路,它必然产生两种思路。
污染、拥挤、占地、高房价、公共安全等城市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城镇化效益必须支付的成本,城市的集中生产、生活造成了集中消耗和集中排放,但这也为治理污染提供了规范化的需求,所以依托于城市的污染治理更有效率、更持续,城市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心。城市用地越集约,人均空间资源越稀缺,环境质量的约束越高。根治大城市病要从更多的特殊发展阶段层面进行分析,要从改革大城市的功能叠加,割除行政体制弊端,减少行政权力对资源的错配形式,城镇化为我们的投资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我国城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城镇化当然不是房地产化,没有房地产的支持,城镇化也就成了空话,我做了测算,如果我们城市建成区按照0.7容积率进行计算的话,我们每年仅仅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就要增加建成面积10亿平米以上。而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估算,我大体做了几个方面的叠加,过去十年中国城镇每年商品房开工面积或竣工面积要15亿平米以上,现在大概10多亿,这样方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长期来看,商品房成交价格涨涨落落是常态,不要希望一个直线,那不可能,违反市场规律。但商品房价格呈上涨的趋势,这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