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中筠从希特勒和法西斯谈启蒙的重要性
时间:2013-04-19 14:43:21  作者:城市化网 

 大家好!
    我最近这一段时间内想重新好好研究一下纳粹——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它的起因和后果是怎么回事,因为它还有现实意义。现代法西斯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以后的产物,跟过去皇朝专制有共同点,但是有区别的。

希特勒其人
    希特勒出生卑微,野心非常大,并不是完全不学无术,他从欧洲的历史里吸取了他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他经历过非常穷困潦倒的生活,很了解底层老百姓的需要,但决不认为自己是他们中间一分子。他认为自己是天生德意志民族的救世主。他攻于心计,擅于利用时机,不择手段,敢于冒险。他有非常高超的演讲能力,在群众中的煽动性很大,他最高的目标是复兴大统一的德国,深信日尔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

    除了极端种族主义这一点之外,纳粹思想的几个特点具有普遍意义:第一,完全抹煞个体,一切服从国家的需要,国家至上;第二,反对议会民主,深刻批判它的弱点;第三,厌弃法治,认为法律很讨厌,他自己就是法律。他的基本观念是蔑视法治的。第四,相信宣传的力量。他认为德国军队是最优秀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打败,不是仗打的不好,是被宣传搞垮的。一方面是敌国的宣传,另一方面是国内所谓“叛徒”瓦解士气的宣传——指战争后期打不下去而主张议和。另外他认为德国人民是很好欺骗的,他说对他们不要讲逻辑,那些道理是给知识分子听的,民众要的是非常简单的口号和结论,不断的重复就可以打动人心,就可以煽动群众。因此纳粹党的宣传部是非常强大的,我们都知道戈培尔。第五,团结群众不能用爱,而必须用仇恨。各个群体都只顾自己的利益,团结不起来,给他们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就能产生凝聚力,把各种人的一切苦难根源都归罪于这个敌人,那么他树的这个共同敌人就是犹太人!这是很有效的。第六,在国际关系里,从来不相信通过贸易、和平竞争能够使德国繁荣富强起来,而相信暴力和战争。希特勒提出有名的“生存空间”说,赤裸裸地提倡德国人向外扩张,夺取所谓“生存空间”。他认为殖民地已经被英、法等国瓜分完了,非洲不值得争,要在欧洲扩张。他想要的是斯拉夫人的土地,早就看上俄国的大片领土,认为俄国人占这么大的地方不公平,德国人应该把优秀的种族传播到那个地方去。所以打俄国是蓄谋已久的。

    概括说起来的话,纳粹的法西斯主义就是顶层一个被神化的领袖,高度集权,理论上两根柱子:一个极端民族主义,也可称国家主义;另外一个是民粹主义——仇富、排外,这是动员底层百姓的两大法宝。

希特勒上台的经过
    在那些反对民主制度的人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希特勒是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选上去的,这是误区。纳粹能得势,的确是靠前面讲的煽动,曾取得大批群众拥护,但是希特勒正式成为国家元首不是靠民主选举,而是在不断破坏民主制度的过程中,靠阴谋诡计一点点把权力夺过来的。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败涂地,被迫接受条件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对战胜国进行高额赔偿,经济枯竭,马克贬值,民不聊生,而且民族感情上受了很大的屈辱,跟战前一段时期的繁荣昌盛呈鲜明对比。在那种情况下,以优秀的日尔曼民族要复兴为口号,一定能赢得广大人心,这是纳粹得势的基本条件。

    希特勒1922年成立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纲的要点是德意志民族统一和恢复领土;全面反对犹太人;集权于一个党一个领袖;提出生存空间,保持纯粹人种的德意志国家;否定凡尔赛条约,不再付赔款利息等等,还有维护工人利益,打击财团。最后一点很得人心,但是从来没有实现。

    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组织了啤酒馆造反。他的“冲锋队”是失业工人、流氓、小偷、无业游民,对前途渺茫的失学青年组成的乌合之众,就是他的打手。他利用这群打手,在德国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在啤酒店做演讲的时候,把他抓起来作为人质,要他公开声明同意纳粹的主张。但最后他失败了,被抓去坐牢。他在狱中找人口授了《我的奋斗》一书,总结了经验教训,形成一整套思想,决定放弃武装暴动,靠在现有制度下博弈夺取政权。

    出狱以后,希特勒威望更高,他就用上面讲的纳粹党的口号到处去煽动群众,特别是提出要让大家有面包和工作,为纳粹党赢得了很多选票。他一方面表现出同情工人,反对财团,但是私下里跟非犹太人财团的老板去会谈,许诺了他们很多好处,所以他两边都讨好,财团给钱,工会有群众,逐渐壮大势力,成为议会中的大党。

    他还用各种谎言和威逼利诱达到他的目的,利用了各个党派之间的矛盾,玩弄议会规则,用各种手段把对手一个一个搞下去。“国会纵火案”栽赃共产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又通过各种绑架、暗杀、打砸抢等等,造成国家危机状态,然后利用《宪法》的一个条款:危机时候可以解散国会重新改选。在短短几年中搞了四次这种花样,最后一次适逢兴登堡总统去世,他篡改遗嘱,夺取了总统的位子,从此自封为“元首”。

希特勒的纳粹统治
    一旦大权在握,希特勒做了些什么呢?首先是通过《纽伦堡法》,正式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以后对他们迫害逐步升级,直到种族灭绝,这是德国纳粹的“特色”。以下讲几点有普遍性的:

    第一,焚书坑儒。把过去许多优秀作品,主要是犹太作者的,但也包括其他自由主义的、启蒙思想的书籍,都从图书馆以及人家中搜出来烧掉,敢不交的,一经查出就治罪;“坑儒”是就采取各种办法,清洗和改造整个知识分子队伍。他的“帝国宣传部”权力大无边,对出版、新闻严格管制,把本来存在的各种民间文化团体、行业协会等等全部由纳粹党掌控起来。

    第二,教育清洗。从小学中学开始党化教育,灌输一个信仰、一个党、一个领袖的思想。原来高校校长是教授委员会选的,现改由政府任命,对教授进行甄别改造,主管教育的头头自豪地说,在自己努力之下,学校不再是一个玩弄学术的机构,而是忠于元首的政事机构。在正规学校之外,成立各种特殊的青年培训学校和党校,强化思想训练,而且还要求体魄强健,进行斯巴达式的军事训练。从小学生开始,各种年龄段的青、少年都组织在某种组织中。造成广大青少年不听家长的,而是听组织的。

    第三,破坏法制。改造法院,成立“人民法院”,改变法官的成分,减少专业法官,从纳粹党和军队内派人。对个案的审判,他随时可以干预。同时操纵议会制定和废除法律。但是这还是在法内,终究还要走程序,碍手碍脚。于是在法外成立“秘密警察办公室”,其缩写就是人人谈虎色变的“盖世太保”,可以不经过任何法律手续抓人,又发明集中营,可以不经过审判把人无限期关起来,强制劳动,过非人的生活。

    第四,控制和发展经济。任何统治没有财力的支撑是不行的。纳粹德国最初的经济来源有两个,一是没收大批犹太人的财产,银行、企业,这笔财富是很可观的;二是非犹太人的财团给他的资助。用这些“原始积累”购置设备,发展工业,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逐步解决失业问题。搞铁饭碗,压低工人工资,工人一旦被雇佣,就永远不能再换工作,工会完全归入纳粹党的领导下,工人不能再搞请愿罢工之类,同时废除原来的福利制度,把工人的娱乐生活也统一起来,完全由组织安排统一的休假、旅游。工人一般也还接受,因为勉强温饱总比失业好。

    第五,剥夺了地方自治权,地方官都由纳粹党指派(原来德国的各州是高度自治的),实现中央集权。

    第六,拉拢少壮派青年军官。老一代军人一般看不上他的作风,还有原来的传统和原则。而年轻军官在和平时期要上升是比较慢的。希特勒的民族复兴的口号和战争计划正好满足他们的野心。争取军人的支持,对他当然很重要。
1936年他办了一个奥运会,对内把德国人的荣誉感调动起来,对外欺骗国际,造成他是要和平的假象。在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他就开始发动战争了。

法西斯专政的特点
    我还想着重讲一下法西斯统治跟过去的皇权专制有不同的地方,那就就是政教合一,人身与精神控制高度结合。过去的皇帝不出思想,不兼做哲学家。康德对腓德烈大帝说你做你的皇帝,我做我的哲学家,二者互不干涉。即使在中国皇朝专制时代,钳制言论、兴文字狱,但是价值体系是由读书人来支撑的,是否符合圣人之教,解释权威在硕学大儒,不是当朝皇帝。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老百姓求神拜佛皇帝不管;欧洲原来有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天主教,而纳粹就是以元首的思想取代宗教信仰。希特勒绝不会放过教会。先撤换教区主教,用纳粹党的牧师传道,以后成立国家的教会委员会,把所有宗教统一起来。最后《我的奋斗》就代替了《圣经》,放在神坛上。而且家家必备。君主是不管人的灵魂的。信仰上帝的人把灵魂交给上帝,但是上帝不可能介入到日常生活,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的时候,教皇、红衣主教的权力很大,但也还没有达到那个地步。纳粹的统治深入到每一个角落,组织力量非常强,元首绝对权威,每一件事都一呼百诺,个人从灵魂到日常生活都在组织之中,这是法西斯统治的特点。

启蒙的意义
    领袖之所以成为神,靠的是有大众对他的膜拜,如果没有人拜他,他就不是神了。所以没有经过启蒙的民众很可能成为法西斯的土壤。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发展,没有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判断是非的传统风气,就很容易跟风。特别是在对自己处境不满意,社会矛盾突出时,如果有人登高一呼,说我们的苦难都是由某人或某一类人造成的,跟着我打倒他,就可以得救,大家就很可能把他当做救世主,盲目追随,做出丧失理性的行为。跟风这个劣根性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有。人都有怯懦的一面,明明知道不对但不敢站起来反对,这个怯懦很可能转化成残忍,杀人放火都可能去做。因此,启蒙教育就是与愚民宣传相对立,要让每一个公民发展独立的人格,培养自由的精神,加强理性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至于成为法西斯野心家的群众基础。希特勒当年依靠的两大支柱:国家主义和民粹主义,现在还有现实的危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