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东川区的小江,因河水呈乳白色被媒体戏称为“牛奶河”。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村民称直接用河水浇灌会导致西瓜减产,而当地环保部门却称“符合水质标准”,达到Ⅲ类水质。相比灌溉,更让许多村民揪心的是饮用水。一直生活在小江畔的大荒地村88岁的老人韩红英也向记者诉苦,引来的山箐(意为山沟)水很难喝,小江水现在又不能喝。“稠得很,一大股臭烘烘的味道。”老人说。(中国新闻网4月9日)
当我们肯定愤怒于污染河流的始作俑者,也质疑环保部门“水质达标”的说法,但此次事件同时折射出农村饮用水环境问题。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供水都存在几个特点:一是供水设备简单,都是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水库等水源地取水,几乎没有净水处理设施。二是集中供水率低,这也是导致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三是要从水源地铺管网到各家各户,因为不利的地理环境,导致成本较高。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保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在农村大力广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村民意识;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将饮水、灌溉等其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之后,进行投资;建立农村应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加重工业环保违法处罚力度等措施,都可以改善农村饮用水环境。且从现行环境法律体系上来看,急需一部农村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