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中心城区出发,一路向东,驶过美丽的彩虹大桥,路旁伫立的巨型“风车”——风力发电机提醒您,来到了位于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5年前,这里是成片的盐碱荒地,如今8平方公里起步区绿意荡漾,国家动漫产业园敞开胸怀,绿色建筑拔地而起……
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创建全球首个政府间合作的生态城,2008年9月破土动工。中新两国政府签订协议,用10—15年时间建成30平方公里、拥有35万居民的生态文明新型城市。
资源约束:生态指标主导城市建设
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全部是盐碱荒地、废弃盐田和污染水面,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这是中新天津生态城落户时的“家底”。中新两国政府确定生态城选址以非耕地为主,在水资源缺乏地区,靠近中心城市,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体现了在资源约束条件下,缓解城镇化进程中人地突出矛盾。”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说。两国政府提出生态城要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三和”,以及“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三能”目标。
建设伊始,中新两国规划团队制定了包括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在内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有一整套考核、监测、统计、评估系统。据介绍,国际上对生态城还没有完整的量化评判体系,中新双方共同填补了这项空白,其中不少指标高于发达国家现行标准。
根据规划,生态城要求绿色建筑达100%,而在新加坡这一标准只适用于政府投资的2000平方米以上建筑;2020年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与欧盟届时的标准相当;土地紧凑开发,划定禁建、限建、适建、已建区,建设用地混合布局,居住与就业平衡。
走进中新生态城的建成区和居住区,随处可见带有太阳能板和小风轮的“风光互补路灯”。
“入住每户都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夏秋两季可直接洗澡,冬天开热水器也能节约不少电,地热采暖来自地源热泵……”红树湾小区居民刘玉鑫给记者算起“绿色住宅”的节能账。在居民谢凯家,3只智能插座分别连接着电水壶、台灯和空气加湿器。“用一台平板电脑就可以控制这些电源,随时查看耗电量,从一早到现在,烧水用了差不多0.1度电,很方便!”谢凯说。国内首个智能电网工程,让普通家电实现智能管理。
“生态城的所有建筑都必须通过第三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的认可,住宅的节能率达到70%,人均居住用地低层不高于43平方米、高层不高于15平方米,鼓励出售精装修住宅,减少二次装修带来的建筑垃圾。”生态城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生态城还确定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每天人均垃圾不超过0.8公斤的控制性标准,而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1和2.18公斤。环境局局长靳美珠说,生态城统筹管理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理,垃圾按户分类投放,小区分类收集,统一分类运输,就近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