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发改委\"辟谣\"为何压不住百姓购气冲动?
时间:2013-03-28 17:47:26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向林 

    针对近日各地的“抢气”事件,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和官网连续辟谣称,“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按理说,发改委辟谣之后,“抢气”的人们该散了,可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发改委的“辟谣”太笼统,模糊不清。“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这其实只是否定了“大幅上涨”的可能,至于是“不涨”还是“小幅上涨”,就要公众自己猜测了。另外,之前的传闻称是“4月起气价大幅上涨”,发改委虽对此否认,却没进一步说明,人们又要猜了:4月不涨,5月抑或6月涨?一些地方也发文辟谣说“近期没有收到”要涨价的通知,请大家“理性购气”。“近期没收到”,那过了“近期”呢?这个“近期”能持续多久啊?
    其次,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理由也难以服众。“价格调整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必须事先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这些理由看似很充分,但完全不能证明气价不会涨。跟气价一样,水价、电价也同样关系千家万户的利益,不也是在“严格的规定”下说涨就涨了?听证会倒也开了不少,可“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却罔顾民意,“一面倒”地支持涨价,这不能说明问题么?
    再有,发改委“前脚辟谣后脚成真”是有先例的。在2009年5月份,很多媒体预测成品油价格在5月底要上调,当时发改委也辟谣说“近期成品油价格不会上调”,媒体随即偃旗息鼓了,公众忐忑的心也放松了。可到了6月30日,成品油价格就提到了600元每顿,公众和媒体立马“恍然”了——原来“近期”只有一个月的期限。
    正因为以上种种因素,所以即便发改委和价格部门连番上阵“辟谣”,很多地方的市民依然排着长队去购气,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们认为,对不实的、引发公众不安、不利社会稳定的传闻,当然有必要进行辟谣或澄清,以正视听。但辟谣尤其是政府部门出面辟谣,应该遵循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事实,切忌借辟谣隐瞒真相、欺骗公众;二要详实辟谣,不能模棱两可,促使引发更多猜测;三是辟谣之后不能出尔反尔、自打嘴巴。若是做不到上面三点,那再怎么费力辟谣也是白搭,只会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辟谣,说起来虽简单易行,可要完全取得公众的信任,进而重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还真是一门需要认真研究的学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