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声:城镇化要尊重农民意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俞正声3月5日在同湖北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始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农村工作做好了,我国全局发展和各项事业就有了坚实根基。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村工作与县域经济和城镇化是密切关联的。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要建立在产业支撑、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基础上,坚持规划指导,不能贪大图快,不能盲目追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陈锡文:有地方强制性流转土地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3月4日表示,依法、自愿、有偿是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实践中有些地方违背这些原则,出现违背农民自身意愿、强制性流转土地的情况,目前特别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片面追求规模化倾向。我国人多地少,大量农村劳动力还没有转移出去,土地的合理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事关社会公平,土地流转要效率和公平兼顾,提倡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原先的土地流转更多是户与户之间,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对此要设定准入门槛,原则上不鼓励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土地,准入后要进行监督,防止非粮化、非农化倾向。
陈锡文说,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在社会化服务支持下、不需要雇工便能完成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资本为主导的雇工农业,带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转变,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要进一步观察研究,雇工农业在我国是否有生命力也有待观察。
养老金双轨制正在进行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在福利保障界分组讨论中说,养老双轨制甚至是多轨制,有失社会公平,希望政协加强调研和献策。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课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顶层设计,会在适当的时候和大家进行更进一步讨论。有的已经做出了决策原则和方向,有的还在深入研究。”
胡晓义介绍,除了养老金双轨制待遇差别问题外,这个综合课题还包括应对老龄化的资金安排,养老金空账、缺口、投资运营、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转移接续问题,退休年龄问题,多层次养老保障问题,如何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大病保险等。但他没有给出方案出台的时间表。
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有望上半年出台
对于城镇化这一热门话题,3月6日上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可能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张平说,城镇化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要把城镇化蕴藏的内需潜力和改革蕴藏的红利结合起来。
张平说,截至去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按常住人口计算,是52.6%左右,我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城镇的繁荣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也促进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张平表示,城镇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农民工以及随迁的家属、子女进城,还没有能真正、完全地享受到城市生活。城市基础设施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城市布局、城市规模也不尽合理。因为聚集了比较多的优质资源,大城市在继续膨胀,而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显然不够。
“城镇化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而不仅看速度和规模。”张平说,一是搞好城市布局。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三是在城市群的布局上,要和资源、环境相适应。四是要让现在已经转移的农村人口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逐步地提高他们能够享受到的服务水平。
住建部通报2012年度农村危改任务落实情况检查结果
2012年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为督促各地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组织检查组完成了2012年度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落实情况检查,并于日前发布了检查结果通报。
各检查组检查了除京津沪外的29个省区农村危房改造总体情况,并入户现场抽查了87个县的866户农户。经过对检查结果逐项复核,对照省级年度绩效评价标准,根据政策措施、监督管理、工程实施、信息报送、现场抽查、完成检查任务情况6方面的30余项指标形成了对各省区评分和汇总排名。检查结果显示,新疆、安徽、广西等省区工作扎实、考核成绩优秀。
通报指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体情况较好,进展顺利。各地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订措施,细化实施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完善项目管理,强化技术指导,严格质量安全监管。但部分地方仍存在如补助对象认定不够准确、省级分类补助标准不合理、农户档案管理和信息报送不够规范等问题。通报强调,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对照检查情况认真查找问题,逐项整改并完善工作措施,切实规范和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管理。
今年实现GDP增7.5%要“玩点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参加分组讨论时说,要实现GDP增长7.5%左右的预定目标,必须要通过需求拉动,包括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今年定的7.5,我估计要玩点命、使点劲才行。首先还是要扩需求。需求不是简单说扩哪一方面,外需还要稳住。”
他解释说,当前内外部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从外部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可能是一个慢性病,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对我们出口有很大的影响。国内有两个东西制约越来越明显,一个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我们过去在这方面欠了账,另一个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靠过去出口拉动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把整个经济发展转到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在扩大内需方面,杜鹰认为还有潜力可挖。“现在关键是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最强的。投资还是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所以今年适当扩大赤字。”
城镇化给扶贫带来新挑战
“城镇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不过,因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城镇化对扶贫开发工作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介绍说,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贫困地区“空心化”现象逐步显现。一些贫困村基层组织弱化,党员干部队伍老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一些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还留下许多公益性债务,既无人办事,又无钱办事。在具体工作上,表现在扶贫对象流动性加大,在识别登记、政策瞄准、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带来困难,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范小建说,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计算,到2012年底,全国扶贫对象仍有近1亿人,占农村居民的比例超过10%。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和扶贫对象的进一步减少,剩余的扶贫对象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而且,返贫问题突出、发展不平衡等仍然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城镇化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3月11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就“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土地效益偏低,目前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抛荒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陈晓华认为一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把低产田改为高产田。二要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出去打工了就把土地流转出来,让有能力的人把它种起来。三要不断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使农民种地有利可图。
据陈晓华介绍,目前我国农民承包地的流转面积已达到2.7亿亩,占农民承包地的21.5%,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如何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保护农民利益,也成为农村政策的重点。
陈晓华表示,由于土地流转实际上是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因此,在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过程中,农业部还将采取措施,研究制定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的准入和监管办法,要确保土地的使用权不得改变,农民的承包经营权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改变,防止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发生。要切实保护好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