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庭收养,才是弃婴最好的归宿
时间:2013-03-25 15:10:26  来源:新京报  作者:国华 

    国家对于弃婴承担更大责任,固然需要明确,但这种责任,并不意味着要盲目扩大公立福利院。

    兰考大火后,民间孤儿收养成为热点问题。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收养孤儿的民间组织,大多存在身份和资金等困难,一种名为“北京模式”的家庭寄养方式也陷入困境——小孩养大后被福利院接走,收养人难舍,孩子也很不开心。

    兰考大火事件中,袁厉害收养弃婴的不幸遭遇,引发民众舆论对于民间收养的反思。一时间,要求规范民间收养,让公立福利院承担起弃婴收养责任的呼声四起。

    民间弃婴收养,一直以来确实很混乱,公立福利院,确实能够提供弃婴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如果因此轻视民间收养,甚至得出公立福利院可取代民间收养的结论,却有失偏颇。

    实际上,民间弃婴收养,有着公立福利院无可比拟的优势。许多民间收养,纯粹是出于善心,对孩子有发自内心的爱,而公立福利院的管理则往往陷入工作化模式化。更重要的是,民间收养,尤其家庭收养,大部分规模较小,这样很容易营造一种家庭氛围,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亲情之爱,十分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

    以北京开展的家庭寄养为例,一个得结肠炎的孩子,因太小无法手术,收养人让他趴在自己的肚皮上,“用体温给他暖肚子”;一个弯腿的孩子,只能爬着走,收养人每天4点起床教他走路,此外还教会他演奏各种乐器……从这些生活细节可看出,一些收养人对孩子的细心呵护与疼爱,不亚于亲生父母。

    可是,尽管家庭收养有着种种优点,连北京一位公立福利院负责人也坦陈“这样的模式是更适合孩子”,但这一模式却难以为继,按民政部门规定,寄养家庭的孤儿超14周岁必须接回福利机构。这意味着,一个个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建立起骨肉亲情的收养家庭,最终的命运是被硬生生地拆开。这无论是对收养人,还是被收养的孩子,都是莫大的打击和伤害。

    孩子长大必须离开寄养家庭,不知道这种规定的初衷是什么?但从常识判断,它违背了基本的人性。一株植物从一个地方移栽到另一个地方,都可能面临生存的危机,何况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把孤儿从家庭拽回福利院,这一做法无疑是很粗暴。从中反映出,相关部门对于家庭收养弃婴的错误认知。

    据悉,目前民政部已提请制定《儿童福利条例》。国家对于弃婴承担更大责任,固然需要明确,但这种责任,并不意味着要盲目扩大公立福利院。对于有资质、有实力的民间慈善机构以及有爱心、有条件的家庭,国家在规范其收养行为同时,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和政策扶助,这其实是国家责任更好的体现,家庭收养,这是弃婴最好的归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