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熄灯一小时:环保也需“浪费”的仪式
时间:2013-03-24 14:51:02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昨夜星光灿烂,不是因为没了PM2.5,而是城市的另外一个污染源——灯光熄灭了许多,昨晚20时30分至21时30分,从上海东方明珠到武汉黄鹤楼,从台北101到香港天际100观景台,中国各地多个标志性建筑均熄灯一小时,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

    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7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地球一小时”倡议世界各地的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熄灯一小时,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地球一小时”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保活动。

    中国人喜欢过洋节,除了因为新奇,恐怕还有走向世界的融入感,在环保节日上也不例外。但在今年的热闹之中,网上也有质疑的声音,“地球一小时能省多少电?”、“共同熄灯会不会对电网产生危害?”、“一少部分人的狂欢”如此等等。

    有如此质疑,一则说明民智已开,经过了太多的“忽悠”,中国公众已经学会凡事先问“为什么”;二则恐怕还是因为功利之心,市场经济嘛,凡事都要先算算成本和收益。

    其实,这样的疑问,早在2500年前就有过了。《论语》上有这么个故事:“子贡欲去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所谓“告朔之饩羊”就是每月初一供奉在太庙的羊。子贡看着每月放一只羊在庙里不能吃,觉得怪可惜的,“不如留着涮羊肉吧”。可孔子看到的却是,虽然浪费了一只羊,却可以让老百姓由此而知时令,也让臣子知道君臣之礼。

    子贡后来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孔子则成为了“至圣先师”的圣人。这或许就是商人和圣人的区别,他们中间只隔着“一锅涮羊肉”的距离。

    其实,“熄灯一小时”就是这一只羊,有人可以觉得这只是一种“秀”,是一种浪费,能起到的现实作用只是对电网的“破坏”(已被证伪)。另一些人则认为,“熄灯一小时”其实是为了更大的环保目标,而不得不做的、有些“浪费”的仪式。

    一件道德事情如果足够高尚,做起来却十分无趣(比如杀身成仁),肯定会应者寥寥;只有高尚且有趣,而且人人易为时,它才能成为众人实践的道德行为。例如,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是节能减排,是高尚的事;但在地铁里被挤成“相片”,与吹着空调听着歌相比,恐怕就是非常无趣的事。在黑暗的屋里开灯与否,大概与此相同。

    因此,“地球一小时”之类活动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本来相对无趣的生活添加乐趣,为节能之行赋予更多欢乐的意义。让那些黑暗之中的人,让放弃开车去挤地铁的人,在这场狂欢之中享受到趣味,并用“高尚”去说服自己。

    社会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志愿失灵”,大概意思就是在以筹款志愿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政府组织中,由于善良的志愿者总是推己及人,想当然地以为别人都是“捧着一颗爱心”而来,忽视了从人性的角度加以引导,从而造成实际运作过程之中困难重重。

    生活中总需要有浪费,去实现一定的仪式感,大者如外交仪式,小者如婚纱钻戒,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用途。但正是有了这些“浪费”的仪式,我们才能坚守相对不“划算”的准则,才能有超出功利之心的举动。允许“浪费”,允许小众的狂欢,就是允许更多人加入环保的行列,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熄灭电灯后的美好,开始去关心远在万里之遥的南极企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