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能否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和跨越?就此,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日前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多年来,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为甘肃量身订做的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等政策,推动了甘肃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使这一时期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刘伟平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准确把握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充分体现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战略意图,凸显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为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政策平台。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提升、生态保护恢复等,积极谋划论证一批能够带动和支撑全局乃至长远发展的经济、文化、生态项目,争取国家优先安排,努力把国家的支持政策转化为具体项目和投入,促进甘肃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对于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刘伟平指出,对甘肃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来说,加快城镇化进程,最根本的途径是产业聚集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是推进人的城镇化,最终目的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因此,必须把产业支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把推进城镇化与富民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能源与原材料保障、土地与劳动力供应、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进大开放、大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区域首位产业、富民多元产业等四大重点产业,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二是根据产业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城镇体系。具体讲就是在中部地区以强化兰州辐射带动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重点支持兰州新区建设,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东部地区以资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部4市城市群,建设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西部地区以战略通道为依托,发展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带。同时,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通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努力建设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
三是坚持把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等,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借助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区域首位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和深化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把符合条件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化解贫困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围绕这个核心,去年甘肃出台了《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力求通过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做精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服务业、农村劳务经济、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等增收政策,确保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据了解,甘肃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做好扶贫工作是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为此,去年甘肃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目的就是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制定一项脱贫计划、选准一个增收项目,推动为民实事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使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