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 刘秀晨
原标题: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垃圾泛滥是国之大病
垃圾是个世界性问题,发达国家认识早,解决的也比较好,如今成了我国的一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垃圾总量呈大幅度增加趋势。据测算,200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1.7亿吨,每年以3%的速度增加。由于设备不足,每年大量垃圾未得到处理,全国累积未处理的生活垃圾约40亿吨。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现象。另外每年产生建筑垃圾5亿吨,大部分也未经处理利用。政府部门虽然也想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但至今垃圾问题仍然没有较好地解决。目前看,我们已经认识到:首先要从提高全民认识开始,从个人做起、从单位社区做起,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进而考虑垃圾利用、垃圾焚烧和无害化处理,使日益增多的垃圾逐步得以科学消纳,使城乡国土得以永续利用。
垃圾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其他各种固体和液体垃圾、医药垃圾、工业废气垃圾(包括石化、核材料)等。
首先是垃圾分类,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开,进而把可回收的垃圾再分类,送到不同部门加工再利用。其次是将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焚烧发电。除了国内,我还考察过德国、奥地利等国在垃圾分类和焚烧方面的成功经验,但总体上讲,这项工作成为全国性的行动现在还仅仅是开始。这里,我想就厨余垃圾粉碎处理、引进并消化国外设备进行垃圾焚烧发电和生产建筑垃圾砌块三个重要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生活垃圾是由居民的厨余垃圾以及被其二次污染后的纸张塑料等构成。所以,科学妥当地处理好居民垃圾,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关键。当前,老百姓是把厨余垃圾在内的所有垃圾用塑料袋一装,放进垃圾桶,垃圾车装上拉走了之。而在国外,居民送出的垃圾是要计量收费的,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垃圾量。那么,厨余垃圾是否也可以回收呢?有些欧美国家是通过立法,强制居民安装家庭食品垃圾处理器来解决的。即将厨余垃圾碾磨成浆状,通过下水管道排入城市污水系统,为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工艺提供有机物,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垃圾处理完后,居民几乎不再排放湿垃圾,方便垃圾的分类投放,提高垃圾处理的工作效率,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干湿分流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推广先进、简易并实用的家庭食品垃圾处理器,是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应对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活垃圾激增的重要举措。
生活垃圾处理器是和楼房的排水系统相连的,因此应该在新建楼房中统一安装。政府建设的大量公租房应该首先安装,然后再考虑老旧楼房的改建。如果能形成共识,政府就应该采取立法的手段,鼓励这一做法,引导从建筑设计、施工图纸开始到企业生产安装验收,形成一系列新的厨房运行模式。当然这还需要房地产企业、群众、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实践,把食品垃圾消灭在厨房,形成良好的环保生活方式。除从新建廉租房做起外,还要向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住宅小区逐步延伸推进。
这一先进理念早在2001年国家建设部就出过文件倡导推广,但时至今日只有上海、北京等少数城市的少量新楼房装备了垃圾处理器。可喜的是,上海住建委最近已出台文件,鼓励推广这一新的生活方式。由于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和国外差别很大,产生的厨余垃圾也大不相同,纯粹从国外引进垃圾处理器仍无法处理我国的厨余垃圾,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在很多技术上克难攻坚,研发并制造出适合国内需求的产品。最近,我在住建部了解到厦门一家公司的产品,就已经开始大批生产并在上海等地广泛应用。我想这可能成为一项朝阳产业,如果全国新建楼房大部分推广使用,将对厨卫垃圾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对社会对居民都有极大的好处,使这项国外已经应用了20多年的新生事物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我想再谈谈垃圾焚烧的一些思考。垃圾经分类后,不可利用的部分,可通过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国外垃圾焚烧早已形成产业,在我国还仅限于部分城市建好试行。从这点看,我们远远落后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更落后于欧美。我前年去德国、奥地利考察了十几家垃圾焚烧发电厂,看到这项工作已开展多年。由于垃圾分类的成功,国外可用于焚烧的垃圾已经所剩无几。在德国,这种焚烧厂已经过剩,出现垃圾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很多垃圾焚烧厂都已经闲置。目前国内垃圾焚烧厂建设正在开始进入状态。国人对垃圾焚烧厂的顾虑在于有毒成分如二恶英,另外谁也不愿意把厂子建在自己家附近,似乎有不吉利之感,并且由于选址问题有时容易与群众产生一些矛盾。其实这些顾虑都是可以通过技术和艺术的手段破解的。因此,我个人以为中国大力发展垃圾焚烧是大势所趋,是必由之路。当然,我们自己也要研发比国外还要好的设备,首先第一步走出去还是必须的。
我在德国与当地官员和厂商交谈,他们急于想把生产过剩的二手设备,廉价转移给中国,认为这是一项双赢的交易。我个人认为他们说得对。引进二手设备花钱少,也可以通过引进消化改善技术,逐步走向国产化。这与汽车、医疗器械从引进消化到逐步国产化是一样的,可以走出一条捷径。再者,到一定时期,中国的垃圾焚烧厂也会逐步过剩,便宜买进直至转产这个过程也许就二三十年的事,看起来是合算的。无论如何垃圾焚烧变废为宝成为热力和动力的新能源,是方向是朝阳事业。国务院应该专门研究落实使我国所有城市甚至城镇都能享受到焚烧带来的福祉。这有什么不好呢?有人讲国外的技术也不可靠,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当然更好,不过建焚烧厂已是迫在眉睫,这盘棋要快下,我国垃圾成山的事实不容我们再犹豫了。我们要找到投资拉动的新方向,引进二手焚烧厂是必要的,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刻不容缓,而且应该在全国有计划的全面展开。
第三件事是建筑垃圾的消纳和再利用。拆迁和装修以及各种新建工程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在国内工程量如此之大的现在,几乎成为一种城市灾难,而目前大部分的解决途径是拉到郊区沟壑填埋覆土绿化。殊不知这又造成永不降解的新的一轮污染,长此下去对国土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想象的。将建筑垃圾粉碎,用混凝土粘接剂做成建筑砌块,用于不承重的墙体或简易基础,可能是建筑垃圾消纳较科学的出路。问题是,谁来承担这项工作的成本?从国家长远利益看,这种“赔本”的工作还是功在千秋的。政府应该先予试点,再予以研究开展,争取有所作为。
总之,城乡垃圾的泛滥不仅成为国家大病,对我们实现复兴之路的中国梦,也是一件躲不过、绕不开的大事,必须下决心解决。
国务院参事简介:
刘秀晨,男,1944年2月生。曾任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北京市奥林匹克工程顾问。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