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油品市场是“三桶油”垄断与半市场定价,因此,发改委一直在为“三桶油”与成品油定价机制辩护。这几年,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不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起来往往是两头不讨好。
进一步推断,不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导致不合理的油价上调,一方面让发改委为“三桶油”背黑锅,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在消费者面前不讨好。发改委如果不抓紧进行定价机制的改革,“三桶油”“逼宫”,迫使油价上涨的事将会时常发生。
正当人们沉浸在元宵节喜庆气氛中时,国家发改委的一纸成品油价格上调的通知给消费者增添了些许的烦恼。2月24日,发改委下发通知,称自25日凌晨起上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其中汽油上涨300元/吨,柴油上涨290元/吨。
与此同时,台湾地区也在25日调整了成品油价格,不过调整的方向和中国内地恰恰相反,台湾地区的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于25日零时起调降各式汽、柴油价格每公升各0.4元、0.3元,下调幅度约1%。
该公司的通知指出,由于美国石油库存持续增加、美联储可能调整现行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美元上扬,加上市场传言沙特阿拉伯有意增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下跌,新台币兑美元汇率贬值0.034元,依公式计算台湾地区油价跌幅为1.39%,汽、柴油每公升各调降0.4元新台币、0.3元新台币。
海峡两岸油价的一升一降,使得内地消费者情绪从烦恼演化成了不满,一时间各种对发改委此次上调油价的质疑充斥网络媒体。
不过,质疑归质疑,现实归现实。此次海岸两岸同一天在成品油价格调整方面上之所以出现反向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海峡两岸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同,出现两种结果似乎在情理之中。
内地目前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当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22个交易日的移动平均价格波动幅度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进行调整。而台湾地区的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参照“70%迪拜+30%布伦特”石油价格,调价频率为一周一调。
其实,国内这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早已成为共识,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调价幅度是多少,只有发改委和“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知道,由于透明度差,消费者那有条件知道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到岸价、港口费。
近一段时间,虽然坊间鲜有油价上涨的传闻,但发改委2月19日发布消息,决定暂时不调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眼看近来国际油价出现下跌,许多消费者还信心满满地认为国内油价短期内不会上涨。
但好景不长,仅过5天,发改委就出其不意,赶在非工作日期间“紧急”上调油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林伯强[微博]认为,发改委元宵节当天宣布油价上调消息,或因近期国际油价大跌,汽柴油的上涨幅度基本接近满额调整,如果继续延迟上调油价,本轮油价调整可能会搁浅。
林伯强一语道破天机。由于国际油价在持续下跌,如果发改委再不动手,就没有时间和理由上调油价,从而导致酝酿中的调价泡汤。这也许是海峡两岸同一天的价格调整中出现了反差的重要原因。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发改委不是在为消费者着想,而是在为“三桶油”着想。想想看,消费者由于在成品油价格上涨后增 加支出,并不是扩大消费,而是让更多的财富流向“三桶油”,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经济结构和国民财富分配结构的严重失衡。
由于国内油品市场是“三桶油”垄断与半市场定价,因此,发改委一直在为“三桶油”与成品油定价机制辩护。这几年,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不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起来往往是两头不讨好。
进一步推断,不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导致不合理的油价上调,一方面让发改委为“三桶油”背黑锅,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在消费者面前不讨好。发改委如果不抓紧进行定价机制的改革,“三桶油”“逼宫”,迫使油价上涨的事将会时常发生。
与其如此,发改委还不如把国内石油进口市场真正放开,让民营资本参与进来,其办法是,除“三桶油”外,再组建几家大的石油企业,形成竞争的态势,由发改委出面维持市场秩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品油一涨价,消费者怨声载道,“三桶油”得了便宜卖乖的现象出现。